趙姨娘向探春抱怨:“攢了錢,爲什麼給你(寶玉)使,倒不給環兒使呢”,引起了探春的不滿。

如果單看趙姨娘這句話,是挺可氣的。賈環是探春的同母弟,寶玉卻是異母兄,血緣上探春和賈環更親近。況且寶玉有賈母的寵愛,物質並不缺乏。賈環當然也有分例,卻不像寶玉那樣豐富。哪怕是出於“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道,也應該資助賈環,而不是寶玉吧?

但是探春也很委屈:她又不像黛玉,有賈母經常給送錢;也不像寶玉,湊分子都有賈母代出。她只有自己的月例銀子,好不容易攢下幾個,怎麼願意填在賈環(也就是趙姨娘)這個無底洞裏呢?給寶玉錢,也不是資助,而且“上回我給你那錢,替我帶那頑的東西”:她並不是“給寶玉錢”,而是託寶玉買東西。

探春這樣的深閨小姐,沒辦法自己上街購物,那時候又沒有某品會某寶某東某多多這些網絡購物平臺,想要統一供應之外的東西,只能託別人去買。

託誰去買呢?首先是有買辦。但是賈府這個大公司大集團運行已近百年,積弊已深,買辦中飽私囊,不能按時購買實用的東西。於是小姐們只好轉託奶孃的兒子,算是比較親近可靠的人。

問題是探春想要的,是小廝們不懂的東西,於是就找上了寶玉,請寶玉替她購買。寶玉有一定的行動自由,拿着探春的錢,去替探春買東西,沒毛病吧?

嘿,你覺得沒毛病,趙姨娘可覺得有毛病。寶玉能逛街,因爲他是公子少爺。賈環也是公子少爺,他同樣能逛街。你託寶玉買東西,爲什麼不託賈環?你相信異母兄,卻不相信同母弟?這說得下去嗎?

探春和寶玉在提到這件事的時候,沒有提到爲什麼不託賈環買東西。她只強調:“像你上回買的那柳枝兒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摳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兒,這就好了。我喜歡的什麼似的,誰知他們都愛上了,都當寶貝似的搶了去了”“小廝們知道什麼。你揀那樸而不俗,直而不拙的東西,你多多的替我帶了來”,並且許以報酬:“我還像上回的鞋做一雙你穿,比那一雙還加工夫如何呢?”

寶玉不肯穿專業裁縫做的衣服,只穿身邊丫頭和姐妹們做的。這樣挑剔,說明他在這方面的眼光一定不錯。探春給寶玉做鞋,卻不給賈環做(至少是不主動承認給賈環做過),其實是變相地讚美寶玉:你是識貨之人,我才肯給你做鞋。

託寶玉買“頑意兒”,也是這個意思:你是識貨之人,有高明的鑑賞能力,能買到“樸而不俗,直而不拙”的東西。而不用賈環買東西,當然也有嫌棄他缺乏鑑賞力的意思。

賈環分不清茉莉粉與薔薇硝。僅此一事,就可以看出他的鑑賞能力,的確是不怎麼樣。探春託寶玉購物,不託賈環,是合理的。

但是,探春要的,不過是些小頑意兒,並不是生活必需品。她非買不可嗎?不買不行嗎?

她需要的,並不是這些小頑意兒,而是與寶玉的友情。通過買東西,變相讚美寶玉的鑑賞能力,以此來獲得寶玉的友情。

雖然是親兄妹,但二人受寵程度大不相同,寶玉也是與釵黛較爲親近,與探春並沒有更多的交集。

而被邊緣化的探春,想要走進榮國府的中心,她必須得到中心人物的認可。從請寶玉代買頑意兒,到替王夫人辯解(賈赦討鴛鴦一回),再到獨自陪侍賈母到散席(中秋夜宴),都是一個邊緣人物向中心靠攏的努力。

有了這個艱難的目標,你就能理解:探春託寶玉花出去的幾吊錢,除了給自己增加一點生活情趣之外,更多的是“投資”,是企圖獲利的成本。

想要超越自己的出身,是太不容易的一件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