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張一山版的韋小寶,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演員發揮得好壞,和導演的關係真的很大......

前幾日,新版《鹿鼎記》開播,豆瓣評分跌至2.6,張一山浮誇的演技遭到了網友的普遍抵制。有人說他演得像猴,有人說他用力過猛,把韋小寶演成了一個傻子。

但是,張一山的演技或許只是新版《鹿鼎記》整體風格的一個局部放大。

就像導演馬進在張一山演技備受質疑的時候站出來發聲時所說:這部劇的整體風格就是強喜劇特質,用歡脫無厘頭的人物互動和爆笑臺詞,以及誇張的表演打造了整體的角色面貌。就角色創作而言,一山完成得很好,他就是我期待的韋小寶。如果說他一定有問題,那也是我的問題,與演員無關。

演員演技忽高忽低,參差不齊,實際上與導演的能力有很大關係。

就拿這部《鹿鼎記》來說,無論是某個演員的呈現,還是整體的風格,都代表了導演對於這部劇的宏觀把控。

我們用排除法的方式,就能發現,其實張一山只是爲這部戲的撲街背了個巨大的鍋而已。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部劇的其他角色。

首先說由張天陽飾演的康熙帝,康熙帝是一位勤奮又聰慧的君王,雖然劇中的康熙年紀還尚輕,但是其能力和天資應該得以顯現。然而,在新版《鹿鼎記》中,我們看到的康熙帝完全還是個稚嫩的孩子。

皇帝和小桂子(韋小寶)的關係遞進在劇中是毫無過程的,皇帝對小桂子的信任顯得毫無邏輯。

另外,仔細看張天陽的表演,也同樣浮誇。

這句有氣無力的“只許勝,不許敗”把一個皇帝的軟弱表現的淋漓盡致,臺詞、表情,體態,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這都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樣子。

皇帝軟弱無能,劇中的反派也很不稱職。

大反派鰲拜在劇中就像個鐵憨憨,沒有任何還擊能力和戰鬥指數,就算是爲了加快劇集節奏,也不能這麼草率吧。

再說由田雨飾演的海公公,臉白的以爲是在看恐怖片,表情只有乾瞪眼,又能作、又能鬧,城府和心機都寫在臉上,和韋小寶一個路子。

唐藝昕飾演的建寧公主,乖戾任性、蠻橫跋扈。但是劇中她的表現多不止是囂張了,而是無腦。

喜怒哀樂全憑一哭二鬧三打滾,建寧公主身上的可愛之處完全沒有抓到。

再說張一山的韋小寶,誇大的外化表情,乾癟的人物內心。

韋小寶成長於青樓,察言觀色的能力強,他有市儈的一面,也有庸俗的一面,同時又貪財、好色,有些流裏流氣。這個人物身上其實是有很多小毛病的,演不好很容易讓觀衆討厭,只看得到缺點看不到優點。

韋小寶這個角色的底色應該是充滿俠義精神的,外部的性格是鑑於成長環境和情勢所迫,演員需要通過很多心理表演和小細節的處理來完善這個角色身上的亮點,而不是一味突出他性格中反面的一面。

其實仔細看這部劇,你會發現所有演員的表演都是一個模樣,誇張、戲劇、無厘頭,小動作和微表情過多,表演浮於表面。

《鹿鼎記》應該是聲色犬馬的,但是不是毫無人性深度的,更不是隻有喜劇,而喪失了深層次的戲劇表達。

那麼,說回張一山,他飾演的韋小寶飽受爭議,他在高壓之下出來道歉,聲稱自己也有演不好的時候,但話又說回來了,看到了劇中演員集體的表現,我們還能單單責怪張一山嗎?

畢竟,他過去的表演,還是可圈可點的。

他的代表作《餘罪》,演出了餘罪身上的痞、混,和貧,身上既有來自底層小人物的自卑、混不吝,也有正義和溫情。

大家都知道,當時拍《餘罪》的時候劇組沒錢,無論從服化道還是場景都很簡單、接地氣,但至少,《餘罪》中衆演員的表演與故事是統一的,尤其是張一山,真實、自然,同時把自身的那股痞勁兒和幽默感融入了角色中,最終呈現給我們了一個邏輯自洽的餘罪——出身於社會混混,但最終成長爲了一個充滿正義的警察。

在他的另外一部代表作《春風十里不如你》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爲演員的可塑性其實很強。

從餘罪到秋水,張一山完成了從痞到瘋的蛻變。

秋水是高材生,精明,又古靈精怪,而後沉穩,多情。

劇中前半段秋水和小紅的感情還不能完全體現出張一山的深情,但是後期趙英男出現後,張一山將秋水性格中的另外一面展現了出來,世故又精明,可以看出他對這個角色的兩面性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一方面他熱愛小紅的活潑、爲愛奮不顧身,一方面他又無法抵禦趙英男的柔情似水。

夾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矛盾和掙扎,張一山收了很多,但同樣有人說他在幾處與小紅的對手戲中,用力過猛,看了很跳戲。

但是,爲什麼《春風十里不如你》和《餘罪》中的張一山的浮誇也好、瘋狂也好,都恰到好處,至少不過分,而到《鹿鼎記》中就顯得不合時宜了呢?

說到底,還是《鹿鼎記》的故事出了大問題。

劇情交待有嚴重缺失,比如,在開頭韋小寶與茅十八的相遇這麼重要的劇情裏,導演並沒有告訴我們韋小寶爲什麼要救茅十八,也沒有交待海公公和茅十八的過往歷史,壓縮背景介紹更突顯演員表演的無厘頭和無邏輯。

張一山自身的特點:靈、痞、混,貧,用好了成就角色,用不好毀角色,可愛與可“恨”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