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個導演,比另一個導演口才更好。

郭敬明、陳凱歌很會說,已經討論過了,這個月又驚現另一個語言天賦男孩,2020版《鹿鼎記》的導演馬進。

——“如果不能以新的緯度去闡述作品,翻拍將毫無意義。”

馬進翻拍的《鹿鼎記》,上映10天,豆瓣7萬人評分2.7分,成爲一個“現象級”的低分片;

▲《鹿鼎記》豆瓣評分

韋小寶5分鐘進京城,20分鐘毒瞎海公公,電視劇節奏太快,而主演張一山的動作表情浮誇,令觀衆不斷驚呼“猴哥”、“鞏漢林”再現(鞏漢林做錯了什麼)。

但導演馬進說:“我們這一版《鹿鼎記》的受衆是誰?我坦白地說,是00後和10後。”

言下之意,目標觀衆在20歲以下。豆瓣用戶們可能年齡偏大,原本也沒指望他們喜歡。

“當然,85後陪着10後一起看我也很開心。”馬進又客客氣氣地補了一句。

算不上滴水不漏,但幾句話把爭議點偷換了過來。

觀衆批評張一山版《鹿鼎記》拍得不好時,馬進的意思是,不是拍給你們看的,不喜歡可以不看。

拍得到底好不好呢?馬進躲了,不回應。

他把“不好”,偷換成了“觀衆不喜歡”,來反駁。

他反而說,新版《鹿鼎記》是一個“新維度的闡述”,“儘管這麼做有風險,但我對風險向來無所畏懼。”

要不是仔細讀過原著,對比過前幾版尤其是TVB陳小春版《鹿鼎記》,誰故事更凝聚、表演更自然,高下立見,我差點要被馬導演這一番話感動了。

▲陳小春版《鹿鼎記》,豆瓣評分8.9

他 真的太會說了。

套用一句流行話語,“只要我會說,我拍的片子就永遠不算爛。”

但爲什麼呢,爲什麼導演的語言天賦總是在拍了爛片之後峯值體現?

最黑紅的韋小寶

新版《鹿鼎記》是現在最紅的電視劇之一。

不過是黑紅。

很難說有多少人是奔着獵奇去看它的,爲了求證一下新版《鹿鼎記》到底有多爛。

豆瓣評分一度跌到2.5分,“超越《喜寶》成爲全年最大爛片”的嘲笑一旦傳開,就有不少人忍不住去開開眼。

另外因爲張一山。

《家有兒女》裏的劉星、《餘罪》裏的警校學生“賤人餘”,張一山的熒幕形象從小到大地皮實、機靈、貧嘴、討人喜歡。

▲張一山飾演餘罪

張一山的長相,有幾分像影帝夏雨,而夏雨之所以曾被導演姜文看中出演《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姜文覺得夏雨像自己。

張一山的顏值是不算高,但一直和夏雨、姜文沾上邊,被人笑稱“祖孫三代”,這個光環真不少。再怎麼打量他,都覺得他生就一副有演技、有靈性的樣子。

▲張一山(左)、夏雨(中)、姜文(右)

由他出演韋小寶,本應該是沒什麼好說的。

甚至早有人說,張一山是原生形象最貼近原著的韋小寶。

金庸《鹿鼎記》中,韋小寶出場時,是一個“又幹又瘦的十二三歲小孩”。他的母親(韋春花)是麗春院一箇中年妓女,地位不佳。

韋小寶生就在妓院中,鑽進鑽出,替人跑腿買物,揩點油水。經常有大人打他,他就把妓院裏南腔北調的罵人話,學了無數。打架的功夫不行,只有在打八九歲的孩子時才戰無不勝,但潑皮耍賴的伎倆,韋小寶在十四部金庸武俠小說中絕對是翹楚。

韋小寶又有一個特點,愛聽說書,十分醉心於英雄好漢故事。

一分孩童心性,兩分俠義,三分粗俗,四分機靈和算計。

由28歲的張一山來演韋小寶,除了“十二、三歲”這一項無能爲力,其他特質都很值得期待。

▲《鹿鼎記》開篇,韋小寶說書

但是張一山,幾乎從一開場就輸了。

新版《鹿鼎記》一開篇,就是一張韋小寶正在說書的臉。但他不說英雄好漢故事,反而杜撰自己的出身;

他以和妓女調情來展現機靈,但臉上的褶子、身體的姿態,甚至令人有一絲不適;

他既不搭救重傷好漢茅十八,也不和茅十八吵架,“俠義”的種子埋不下。

不童真、不俠義、粗俗略有之,卻不怎麼機靈,原著韋小寶的靈魂被抽走了十之八九。

觀衆“大失所望”。

以至於前四集播完,我仍舊不知張一山版的新韋小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是怎麼進的京、怎麼開始和皇帝摔跤、怎麼跟海公公學武、牽出四十二章經的祕密。雖然大體橋段和原著相差無幾,但如今的一切劇情,似乎只爲了刻意“搞笑”,而沒有內在情感地,向前推進。

我的眼睛盯着張一山,腦子裏卻不斷閃現陳小春、周星馳、張衛健版韋小寶的種種過往。

▲五版韋小寶出場對比

張一山版韋小寶的人物角色,顯然沒立住。

甚至由於過分賣力耍寶,張一山的乾瘦身材、慫肩縮脖,時常顯出一絲猥瑣。

實在難以想象,這樣一個人,日後怎麼會有7個天仙老婆喜歡她,怎麼上五臺山,平神龍島,簽訂尼布楚條約?

一旦韋小寶不討人喜歡,新版《鹿鼎記》基本上就完了。

張一山的表演素材被製作成各種表情包,以及B站的鬼畜視頻,以負面形象,向馬進原本期許的觀衆——00後、10後湧去。

同時,各個舊版《鹿鼎記》也被豆瓣網友們翻了出來,被打出高分,衝上榜單。

“電影版有周星馳,電視劇版有陳小春”,網友們見不賢而思故人,甚至有人向2008年黃曉明版韋小寶道歉,“黃曉明對不起”“當初不該罵他是最差”。

有人說張一山“一個人背了一部劇的黑鍋”。

但就是這麼個怪圈,張一山被網友黑得越厲害,新版《鹿鼎記》就越紅,也將越沒有人去認真地、公允地看待這一部新劇。

不是爛,是被冒犯

新版《鹿鼎記》拍攝了八個半月,不算短。

殺青的那一天,張一山哭了。

導演馬進在接受採訪時,突出了以上兩點。

金庸作品向來不好惹,但新版《鹿鼎記》被惡評至此,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想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或許都有一些心酸。

新版《鹿鼎記》爲什麼會遭遇極端差評呢?

或許從導演馬進對金庸江湖的態度中,可見端倪。

馬進心中,沒有江湖。

更準確地說,馬進想打破金庸江湖。

“自欺欺人,是江湖存續的內在邏輯”,馬進如此說道。

雖然翻拍了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但馬導演理解的江湖,只是一個民間的名利場,內鬥、內耗是其基本標識。劇中天地會和各大門派之間的蠅營狗苟,正是其“江湖不古”的體現。

他翻拍《鹿鼎記》的主旨,就是“解構江湖、解構神功”。

解構神功的作品,早已有之。2006年寧財神編劇、尚敬導演的《武林外傳》便是一部表率。

盜聖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六扇門大小姐郭芙蓉的排山倒海,戲裏說是威力無比,但戲外看起來一點不厲害。五毛錢特效,加上拳腳比劃,並未影響到江湖功夫的“尊嚴”,反而形成一股獨特的《武林外傳》風格,甚至成爲經典。

▲《武林外傳》

新版《鹿鼎記》也不打算好好拍功夫。

海公公死的那一晚,與皇太后的深宮夜鬥,是劇中第一場較大規模打戲。

原著中,海公公已經眼瞎,便使詐裝作少林派,卻亮出崆峒派的殺招,誘出皇太后的化骨綿掌。兩人激烈對戰,海公公喫了眼瞎的虧,被皇太后刺死。

在新版《鹿鼎記》中,田雨扮演的海公公,左一圈,右一圈,屁股扭扭,便躲過了皇太后的攻擊。三兩下打完了,剩下的用滑稽配樂推進。

▲海公公大戰皇太后

這就是爲什麼明明風格迥異,彈幕裏卻始終有人說,新版《鹿鼎記》感覺有點像《武林外傳》的原因。

拍攝功夫、場景時,但求一個潦草寫意。

但《武林外傳》功夫不佳,卻沒什麼人罵它,是因爲它本身就是一個側寫,是諾大江湖在一家小小客棧的體現。

▲《武林外傳》郭芙蓉“排山倒海”對戰白展堂“葵花點穴手”

同福客棧雖不在江湖,客棧中人卻俠義。

白展堂攔着姬無命殺人劫財,救了龍門鏢局的千金佟湘玉;

佟湘玉未嫁喪夫,卻養着小姑子莫小貝;

郭芙蓉家門顯赫,卻囿於一諾,在同福客棧打雜數年。

絕世武功只是江湖的皮毛。他們步入江湖的一顆初心,叫做俠義。

無俠義,不江湖。

《武林外傳》解構了神功,卻在小場景中凝聚了俠義,所以它成功。

武俠武俠,武可以解構,但俠字,輕易碰不得。

新版《鹿鼎記》不一樣,它解構功夫的目的,在於解構江湖。

說到底,新版《鹿鼎記》致命的不是爛,而是冒犯了江湖兒女,看輕了俠義。

如果導演對於《鹿鼎記》的基本想法是,“自欺欺人,是江湖存續的基本邏輯”,不管他說得對不對,他對於金庸粉絲的情感冒犯,都將是必然的。

六神磊磊寫文說,韋小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精明、圓滑、猥瑣、自卑而講義氣。韋小寶並不喜歡耍寶,除非另有目的。他的圓滑不是爲了顯得聰明,而是趨利避害。

“趨利避害”,這四個字總結得尤其好。

韋小寶是妓院裏一個過氣妓女的兒子,其實是很慘的。只是他起先一張嘴太髒,後來又飛黃騰達,觀衆始終沒什麼機會心疼他。

韋小寶沒什麼真本事,只有時時算計,才能在底層社會謀得生存。在麗春院,可能是多喫一口飯、少挨一頓打;在官場、江湖,少折點壽、多賺些錢。

所以,韋小寶的俠義,不是完全的俠義,而是一種底層社會的經驗主義。

他太懂得弱者之間的救濟,和朋友之間的支援,“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的樸素之義。

而且他十分真實。

他雖幾次三番救了茅十八,卻也在心裏想,朋友和一萬兩賞金孰輕孰重,考慮到茅十八對自己不錯,權先選擇了朋友。

但又一想,如果是朋友和十萬兩賞金呢,韋小寶感到很爲難,卻很快釋然。

“茅十八這一幅死樣子,哪裏值十萬兩?”

韋小寶就是這樣,真實、複雜、有情義,一個認知不斷成長中的小混混。

以韋小寶爲鏡,更能看清他人:

茅十八如何莽直守諾、海大富陰毒卻忠誠、陳近南的家國情懷、皇帝的冷酷寂寞……甚至可以看清官場百相,江湖門道。

而這一切,新版《鹿鼎記》中幾乎都打了折扣。

海公公的面目我看不清。他忠於順治,留在宮中追董鄂妃舊案,卻神神叨叨,輕易就被太后打死了。

索額圖的面目也看不清。他是官場重臣,卻輕佻至極,拉着小桂子的手,宛如《甄嬛傳》中華妃誘惑皇帝,跪下就開始八拜結兄弟。

……新版《鹿鼎記》一開篇,一衆角色來來去去,大多卻只留下些滑稽、反常的場景,叫人失了胃口。

不止是韋小寶失色了,不真實、不討喜,無俠義的根基。

包括這江湖、朝堂,也一起變味了。

變成了什麼味?

新版《鹿鼎記》尚未播完,留待一絲餘地,讓堅持看下去的各位去評判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