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暴》應該是今年大銀幕上較爲稀缺的警匪片,而且出自“銀河映像”團隊,帶着濃濃的港片元素,且取材於內地真實故事,有着“寫實”的野心,算是繼《毒戰》之後,港片“北上”之後,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的又一次成功“合體”。

但《除暴》上映後,評價卻不算太高,網絡評分維持在6.5左右,不高不低,淪爲中庸之作,算是對《除暴》較爲中肯的評價。

《除暴》可謂成也“港片”,敗也“港片”,它靠着經典的警匪片元素“喚醒”觀衆對於香港的美好回憶。第一幕中,吳宇森的“雙雄”電影多次出現,兩位男主角先後在錄像廳,以“警察”和“悍匪”的身份觀看了這部電影,希望從中取經,瞭解對方的心理。

兩人也由此建立了經典的“雙雄對峙”結構,爲後面一次又一次的交手埋下了伏筆。不得不說,相較於吳彥祖的悍匪形象,王千源的警察(神探)形象更爲豐滿。

人物一出場,就和新手耐心地撕掉警察宣傳牌上的牛皮廣告,這是他對於自我身份高度認可的表現。他不僅在精神上,在行爲上也完美地詮釋了對於這一職業身份的高度認可。

隨後,他多次憑藉經驗和直覺,讓一開始不服從他的手下暗自佩服。但高強度的追蹤,以及體力透支,也讓他一度陷入了“瘋魔”和失控的狀態。影片並沒有把他塑造成完人,而是努力保持其“真實”化。

壓力下,他同樣會感到疲勞,甚至有時候露出無奈。他同樣有家庭,需要在朋友和手下以及金錢之間做出抉擇。

人人因爲他是“辣手神探”,其實他追逐悍匪的唯一辦法就是“咬住不放”,等待對手犯錯,一舉抓獲。

除了部分口號化的煽情臺詞,王千源飾演的警察整體上是令人信服的,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但吳彥祖看似誇張的外表和殘暴的行爲卻被功能化和符號化,缺少了深度。

《除暴》的幾場動作戲還是體現了港片的傳統實力,凌冽強勢,那種港片特有的“過火癲狂”令人大呼過癮。幾位警察爲了攔阻悍匪的去向,打掉了巨大的廣告牌,砸中了逃離的車輛,這種場景就是港片“寫意”和藝術化誇張的地方,也是港片的精髓處。

也不能說《除暴》裏沒有感情維繫,鮑起靜飾演的母親,短短几分鐘出場,就已然令人哽咽。《除暴》令人心酸的是它凌亂的敘事推進、外強中乾的姿勢和言不由衷的情感。

這部影片的“好戲”在吳彥祖飾演的悍匪與春夏飾演的情婦的告別之後,逐漸垮塌、泄氣。澡堂的高潮戲更是如同雞肋,讓人覺得少了點味道。

《除暴》的缺陷大部分來自吳彥祖飾演的悍匪形象過於扁平化,影片難以深入到其內心,他爲什麼會走上悍匪之路,他與幾位兄弟的感情也被一句簡單的“不能留下活口”所概括。

你找不到吳彥祖飾演的悍匪張隼任何發自於個體的心理動機和來自於社會層面的推搡。要不是幾位老演員的出色發揮,悍匪的形象將更爲扁平化。導致最後他被綁縛刑場,露出膽怯時的反差也被稀釋化。難以抵達情感的沸點,引發觀衆的共鳴。

《除暴》有着一探時代背景的野心。但沒有描繪出時代對於角色的影響,少了那份蒼涼和宿命感。反派都是爲了壞而壞,這種處理顯然無法引起深層次的共情。於是悍匪與情婦的深情告別也變得“語焉不詳”,乏善可陳。

衆所周知,影片的人物原型來自曾出現在內地的一位悍匪。他曾全國作案,犯下了讓人膽寒的罪行。在現實中,他主要交往了5個情婦,甜言蜜語,他肯爲她們花錢,每個都對他死心塌地。所以,他也有“柔情處”,他與多位情婦之間的故事,其實藏有他內心最隱祕和柔軟的部分。

殺人如麻的悍匪與柔情似水的情郎,他同情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對方如何看待他的行爲,他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從兒子、情人到殺手,身份的不斷變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最容易打動觀衆的地方。

好萊塢經典警匪片《盜火線》中,悍匪與家庭的關係就是重中之重。金錢慾望曾讓他們迷失於生活,亦或像片中的男主角那樣,不願意輕易付出情感,因爲它會暴露軟肋,成爲警方抓捕他們的最好突破口。

片中,也有一幕是悍匪力圖帶走被警察監控的家人,他在家門口的猶豫,妻子在家裏的淚水,兩人相顧無言的悲劇,無疑會讓人動容,哪怕對方是殘暴的反派,但真摯的感情依然具有強烈的共情感,令人不經意間淚盈於睫。

《除暴》其實完全可以在悍匪與家人的關係中尋找更多“合適”的素材,以此豐富角色,讓他們更具人性,這同樣也可以凸顯他們在犯案時的“分裂”狀態,呈現他們在身份變換後的無情與冷血。

一味突出反面形象,反而會削弱真實度。作爲家人和情人時的柔情與犯案時的殘酷作爲對比,這樣的角色才更具可信度和衝突感。讓悍匪與警探之間的“雙雄對峙”顯得更爲平衡。

《除暴》是港片與內地影片的又一次融合,雖然結果還有有待進步,但至少方向是對的,它依然值得大衆的鼓勵。只要不失去探索的勇氣,內地影片總有進步和成長的一天。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