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5日訊(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侯俊南 姜雅靜 宮欽釗) 11月的海陽,碧空如洗,白雲如絮,初冬的海風吹得格外冷峭。在離海邊僅有一公里的碧海金灘小區,市民孫保芸家裏卻是暖意融融,孫保芸穿着短袖家居服,屋裏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達到了25℃,“供暖後一下子就暖和了,家中的溫度很穩定,感覺也很舒適,一點也不躁得慌。”這也是孫保芸連續第二年享受優質的核能供暖了。

2019年11月,作爲全國核能商業供暖的先行者,海陽核能供熱項目首個供暖季,70萬平方米供暖面積、50個小區、7000餘戶居民享受到了高質量核能供暖,經過136天供熱檢驗,海陽核能供熱系統設備運行正常,各項指標均達到要求。

據測算,核能供熱項目首個供暖季累計對外供熱28.3萬GJ,減排煙塵92.67噸、二氧化硫158.9噸、氮氧化物151噸以及二氧化碳2.41萬噸,實現了節能減排、高質量供暖的多方共贏,爲海陽的藍天白雲添了一份“環境保險”。2019年11月28日,在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觀摩會暨核能綜合利用專家研討會上,海陽市榮膺“山東省核能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城市”。

爲了擴增供熱面積,打造全國首個“零碳”供熱城市,讓更多的海陽市民享受到清潔能源供熱,2020年,海陽將核能供熱作爲重要民生工程、綠色工程列入全市“雙重點”項目,多部門聯動配合,專項調度推進,企業全面發力,提高核能供熱能力。

在一期70萬平米供暖面積的基礎上,山東核電又開啓了推進大規模長距離供熱的研究工作,對1、2號機組高壓缸排汽管道進行改造,具備了450萬平米規模化供熱能力。

“二期450萬平米供熱項目是從核電機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爲熱源,通過換熱站進行多道隔離、多級換熱,最後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用戶,該項目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項目建成後,屆時海陽核電廠熱效率將提高3.25%,預計每個供暖季節約原煤10萬噸,改善海陽供暖季大氣環境,減少環保投資、緩解燃煤運輸壓力,對保障北方清潔供熱、促進碳中和目標、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示範意義。”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放介紹。

爲推進核能供熱全域覆蓋,海陽豐源熱力公司、海陽海發新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投資8億元,鋪設核能供熱主管網,建設中繼泵站、換熱站,與市內龍鳳熱力、宏峯熱力兩家熱力公司聯網互通,爲下一步全域核能供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爲了加快項目進度,提高供熱效能,我們對供熱管網進行了優化設計,將整條供熱線路劃分爲6個標段,分段施工,確保在2021年供暖季投入使用,滿足海陽全市的供熱需求。”豐源熱力公司董事長趙新說。

不僅如此,在打造“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城市”的進程中,海陽更是有着長遠謀劃,朝着更高更遠的目標推進,未來海陽更將擁有2億平方米的供熱能力,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保障,給我國北方清潔供暖提供了全新的“海陽方案”。

2018年12月海陽核能供熱項目正式立項,2019年11月海陽70萬平方米的小區實現核能供熱,2020年11月,核能供熱第二個供暖季開始運行,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450平米正式開工建設,短短兩年時間,海陽核能供熱項目完成了從概念到設計規劃、落地實施、完善改進,更描繪出了衝刺更高質量更廣範圍供熱的宏偉藍圖。

11月15日,世界首個水熱同傳實踐工程在海陽核電順利完工投用,打破了供水、供熱需要三根管道的傳統模式,大幅度降低了供水、供熱的工程投資及運營成本,重新定義了能源供給模式。

從“中國首個”,到“世界首個”,海陽在覈能綜合利用的探索上永不止步。圍繞核電項目建設,海陽確定了培育壯大核電加工、製造、運營、服務一體化產業鏈條,隆起核電領域全產業發展聚集高地的工作思路,將核電裝備製造和核能綜合利用等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藉助核電“聚變裂變”的業態優勢,發展核能供熱、海水淡化、制氫、儲能等產業項目,開啓了從首創國內核能商業供熱模式到核能綜合利用的嶄新徵程。

“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建成使用後,海陽將實現全部城區‘零碳’供暖全覆蓋,成爲全國首個‘零碳’供暖的城市,爲全省乃至全國節能減排、改善生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貢獻更多力量。”海陽市委書記劉宏濤說。

在新能源綜合利用方面,海陽早已謀篇佈局。擁有212公里海岸線的海陽,適宜發展風電產業的海域達600多平方公里,面對亟待挖掘的豐厚自然資源寶藏,海陽將發展風電產業作爲新能源綜合利用的又一重要舉措,遠景能源、上海電氣風電設備加工製造項目和國電投、華能海上風電項目紛紛落地海陽,構建起海洋與陸地、海面與海底、發電與儲能、製造與運維等多層次立體化融合發展的新能源產業格局,一座“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