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你时,我想起了爱荷华州美丽的平原。我们之间相隔的距离,使我意志消沉,没有你的时光和旅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与你相爱是我做过的最轻松的事,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在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会深深地感觉到,遇见你的那天,我就已爱上你,余生也会继续爱你。

亲亲孩子们

电影《绿皮书》里,Tony 因为这封信,为 Don 优美的文笔和学识所折服。这是整部电影最浪漫的镜头之一,也是触动无数观众的一段。

▲ 电影《绿皮书》剧照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里写: 从前车马慢,书信很远。

古往今来,书信都自成一种浪漫。但现在,信好像成了一份逐渐消失在我们生活中的回忆。

单向君大学时,朋友在美国读书,寄一封跨洋的挂号信给她,要贴六七张邮票,邮资是 14 元,到达大洋彼岸需要不到两周的时间。

现在,外卖袋子里有感谢便利贴,护肤品礼盒里有打印的卡片,人们却要在搜索引擎里查询怎样寄出一封信。

有人说,书信写作是失落的艺术。而 就在我们都以为书信已经消失的时候,它在疫情中“复活”了。

“隔离的第 15 天,太阳已经落山了。这样的生活这么快就变成了常态,这不是很疯狂吗?” NYTimes 的专栏作家 Jordan Salama 在疫情期间收到了他的第一封信——来自儿时的密友。

他们过去通过即时短信和 FaceTime 保持联系,跟现在所有 20 多岁的年轻人一样。

▲ 美国邮政总局的市场研究发现,在疫情

在物理距离受限,人们无法接触彼此时, 书信这种不受阻隔的、更深层次的情感沟通方式,回到了生活中。

书信的重要性,我们早有体会。它是朱生豪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是王小波的“你好哇,李银河”,是梁思成给女儿的那句“宝贝思顺”。

除了传递情感,它有时候还是历史的记录者。

书信集《见信如晤·私密信件博物馆》中,有 一封航天工程师发给公司副总裁的信,信里写到:“我由衷并非常迫切地担心,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措施,成立一个小组,将解决安装连接处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那么我们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不仅会发射失败,所有发射台设备也将付之一炬。”

这封信并没有得到重视。六个月后,他所说的航天飞机发射了。发射仅 73 秒后,飞机爆炸解体坠毁,机上的 7 名宇航员都在该次事故中丧生。这艘航天飞机叫“挑战者号”。

这本书里,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逃过一场枪决之后给兄长的信、公元前 1350 年 刻在湿黏土板上的 阿卡德楔形文字、 贝多芬的遗书……

信纸上藏着历史的暗示,藏着最深的痛苦与爱。

▲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a https://filipp

《见信如晤》的第 14 封信,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丈夫在家里的壁炉台上发现的,彼时她已经穿着那件口袋里装满了石块的上衣沉入欧塞河。“我撑不下去了。我知道我正在破坏你的生活——没有我,你本能够做自己的事。很快你就能这样了。”她在信中这样写。

第 77 封信,是海明威回给菲茨杰拉德:“你可以写得比任何人都好,你才华横溢,你必须——哦,见鬼吧。天啊,斯科特,你要写,写得真实,不管这会伤害到谁、损害到什么事,不要做这些愚蠢的妥协。”

第 100 封信,是《怪兽电力公司》的编剧兼导演 Pete Docter 回给一位希望获得签名照的年轻粉丝:“你问我要一张亲笔签名照,但我并不出名,没有那样的东西。不过,这是为你而画的我的自画像。” 信纸上有他画的自己,和《怪兽电力公司》里的毛怪、大眼怪。

▲ Pete Docter 的回信 via https://col

书信的奇妙之处,在于等待,在于笔划间的真挚、情感上的直接与深刻。

在单向会员群里,会员朋友们也分享了他们的“见信如晤”:

@绍

高中的时候开始写信,给她,因为在她面前比较害羞,两个人红着脸,谁也不敢看谁,望着地笑着,仿佛上面反射着是对方的红透的脸,我每周给她写诗,写词,写文言散文,红线划出的老信纸,上面的钢笔字格外稚嫩,后来来了这里,也写,给朋友,也是一样,写诗写词写体悟,等待回信,变成了坚持下去的甜蜜希望,变成了一种支撑,让长长的日子,叠进信封里,难熬的时候,愤懑无助的时候,找出来,就能找到朋友的陪伴,这种心情,可能是来了这边才能真正体会到的吧。

▲ 电影《情书》里的情书

@欧卉靖

几年前在海牙街头偶遇一位荷兰老伯,他很热情地带着我们小小游览了一下这座城市。临别时我们互留了邮箱,这几年一直和他保持邮件联络。我们聊得最多的是考古和历史话题,老伯很喜欢中国文化特别是秦始皇,对秦始皇陵的执念不亚于咱们中国人。他应该就是我特别罕见的,完全靠“写信”维持的朋友了吧~

@小F

之前偶然机场遇见一位瑞士的 buyer,错过了末班摆渡车,但一句中文都不会,然后我把她送回酒店,她给我留了名片,疫情期间来往写过几次信件,非常奇妙。

@壹瓶星河

我也觉得写信真的很浪漫,等待的过程让人期待,因为信纸有长度限制下笔的话会想怎么说说什么。电子信件收到也让人惊喜,想起上次我朋友在一个 app 上写了一封信给将来时期的我,收到的时候有很多感慨,联系现在真实发生的变化。信里也可以把一些聊天说不出口的话写上去,我感觉是这样。

▲ 电影《Mary and Max》里的书信友谊

@jiashi

不写信了,高中的时候还给好朋友写过信,有些现在还留着,都是些小女生内心的不安情绪,现在想写也不知道给谁写了,但是会寄明信片,到了一个地方就喊一声谁要,我会密密麻麻写一大堆,也不管别人爱不爱看哈哈,可能我天生是话唠~

@自己

高中的时候我也写过一次,是给初中同学。初中时候我俩经常轮番拿第一名,后来临近中考我成绩退步,最后和她去了不同的高中,那次写信是碰巧班上来的暂时旁听生和她高中一个班级,就托这位同学人肉带了信去,又人肉带了信件回来。信件的内容无非就是高中一些互相鼓励的话,和对已过去的争做第一的初中的小感悟。但信件往来的回忆倒是极难忘记的。

@染素

收了我朋友很多信,写过回信,只是从来没有送出去过。

▲ 电影《月升王国》,Suzy 和 Sam 靠写

@糖滋滋

现在这个时代我已经很少写信了,但是给亲近的朋友寄礼物的时候会附带一封信,每一封开头都会写上见字如面,不过我不要求回信,这似乎已经变成了我自己的一场私人活动。

@数峰青

记得以前最喜欢写情书,这也算信的一种,这几年写的少了,因为谈的少。最近一次是 6 月份,给前对象送生日礼物,手写了一份情书放在礼物里,送到她手上,打电话来被她笑着责骂字写的丑。后来 7 月份去找她的时候,让她带着那封信,在江边散步的时候,坐下来亲自念给她听。

念的很慢,风很舒服。

@SeaTar

前两天收到了朋友在鼓浪屿寄来的快递,以为会是厦门特产之类,拆开却发现是明信片。上面写道:这是一张从鼓浪屿寄出,途径 XX(以前和朋友一起去过的那些地方),最终到达帝都的明信片。不只是见字如面,那些朋友独有手写风格的地名满载着回忆扑面而来。突然想起以前在各地景点给朋友们写明信片的时候,总要很有仪式感地给自己也写一张,然后回去查收。

@Jian

我闺蜜说我从鲁迅故居寄的明信片一股臭豆腐味,我是在鲁迅先生家吃着臭豆腐,给她写的明信片,里面也写了我在吃臭豆腐。

关于书信,你有什么样的回忆和故事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同时,你也可以向“单向树洞”投稿——把生活中无处安放的情绪、难以向亲朋好友诉说的秘密发给单向君,我们将在周六择优刊登,并于周日给你回信(读者朋友也可以加入到回信队伍哦)~

来信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标题格式:【Words In Air+昵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