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中的“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唐人張守節說“隱伏避暑也”的意思。

此時,大自然整個都會變得熱氣騰騰的,因此古人感嘆長夏不易,一到暑天就容易懶,容易煩,容易昏昏入睡,苦夏之苦,身體不好的人真是喫不消。

三伏,一年中最佳排寒季。

古人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人是恆溫動物,體溫會隨着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夏季,自然界陽氣正足,溫度、溼度都較高,人體爲了調節環境溫度,就需要適時開合汗毛孔,整個身體便處於一年之中最通透的時期,也是身體內的寒氣最容易被趕出來的時候。

三伏天趁着人體開泄的大勢,幫助身體排陳寒,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方面。如果此時身體不能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寒邪滯留體內,就會成爲我們說的“陳寒”,不但會有一些症狀產生,而且將會成爲其他疾病的誘因。

三伏要排腎寒,這個是關鍵。

伏天排寒就是借節氣之便調理身體,中醫有點像農業,春耕秋收要順天而爲。腎喜熱惡寒,所以排腎寒也就等於強腎,借伏天之力按穴位,將寒邪一股排去,每個人都可以學做起來。

推薦穴位:肓俞穴

肓俞穴在肚臍旁,左右各一。取平開肚臍雙側一釐米左右處,按壓此處到底,停留30秒,放開。重複這個按壓動作10次以上,敏感的人可以感到雙腳心變暖,我個人感覺是如同洗熱水澡熱水順股間到腳心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最爲有效。大體的位置在肓俞附近。做出熱感即可,不必過於糾結穴位定位。

伏天按壓肓俞最排腎寒,其他時間按壓可通腎精。現代人傷腎比較厲害,所以這個方法很有保健價值,現代人心火旺腎水寒的上熱下寒體質是爲通病,平時多按壓對睡眠,手腳冰涼,精力衰退都有好處。

當然,你也可以艾灸。方法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置於穴位上方2-3釐米處,自覺有溫熱感,施灸15-20分鐘。也可以藉助艾灸器具。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天地間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藉着天時地利,再加把合適的火,雙重陽氣,內外夾擊,排陳寒養陽氣,如有神助。而這把火就是灸火。古語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如果你想真正的瞭解艾,就要先嚐上一口。喫起來是什麼感覺呢?首先就是辛味,辛能散,能開,我們喫辣椒,有沒有一種感覺,很多人頭會癢,會冒汗,這就是辛味能發散的功效,比如,人受寒了,喫一點生薑,就會把這個寒氣發散出來,達到治病的目的。

艾草是中藥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條經絡的藥物。艾草燃燒後的熱力能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溼,把經絡中的邪氣驅除。治以虛寒是艾的長處,平時養生治病時,我們就要着重發揚艾的這一個長處。比如說受涼後引起的肚子痛、女性朋友經期的寒性腹痛、中老年人的風溼關節疼痛,還有一些人經常腹瀉,這也是脾胃虛寒,也可以用艾灸來治療。就像經常感覺手足冰冷的陽虛體質的朋友,經常用艾灸來調理調理,身體也會慢慢地暖起來。艾灸對寒溼的效果比較明顯,所以非常適合在三伏天期間施灸,冬病夏治,將陳寒頑疾從根子上祛除。

有人以爲三伏天艾灸會很熱,其實不然,三伏天艾灸,無論天氣多麼炎熱,人的身心都會舒暢無比,陽氣充足之人,肌體調節能力強,冬暖夏涼,夏天不怕熱,冬天不怕寒,總是精力旺盛,耐力十足。從古至今,三伏天一直被認爲是一年中難得的一次改變虛寒體質的機會,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不要貪戀冷飲空調的冰涼,防止寒氣入侵,更可以趁着這個難得的好機會,藉助古人的智慧,掃清身體內的一切陳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