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文学的界限比较模糊,像纪实文学,它是出于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也被认为是报告文学,另外值得一谈的是纯文学。纯文学样式多广,而且主旨泛泛,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即能传播学问和感情,更能以文字为力量,甚至变成匕首,直达人心,时时的催人上进、惊醒。比如鲁迅先生,不过,鲁迅却没有写过长篇小说。

那么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的鲁迅到底是不是文学家呢?

当代著名作家王朔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过;鲁迅先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算不得文学家。其原话是;“鲁迅没有长篇小说在那戳着,算不得文学家吧。光靠杂文和短篇在那立着,总是有点说不过去,没有哪个世界文豪是这样的。”

王朔判断的自然有他的道理,鲁迅先生的确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而且中篇小说也是极有限的。除了《阿Q正传》外,其他再难找得出,短篇小说倒是有那么几部。我国诺奖作家莫言说过,不上20万字的小说算不得长篇小说,这一句话便将那些没写过长篇小说的作家,或者长篇小说写得不够长的人“一棒子打死”。

而且莫言还说过,写长篇小说不像短篇那样容易,是作家胸中大气象、大悲悯、大情怀的抒发,是大江大浪、泥沙俱下、雅俗共赏的厚重文学,不是那些精巧的篇什(短篇)所能比的。

代文人,不仅擅长写长篇小说,而且勇于突破传统文学的束缚,从当代艰难的环境里挖掘题材,也激发自我潜力。王朔的一系列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关心和文人的独特秉性。在他的长篇小说《橡皮人》中表现出了浓重的人道关怀,当然在《玩的就是心跳》、《无知者无畏》、《看上去很美》、《我的千岁寒》等作品中更展现出了不同于当代那些伤痕和乡情文学的独有魅力。

所以对于作家王朔抑或是在西方世界鼎鼎有名的莫言来说,他们都是当代文坛上的胜利者,因此他们的话也深深影响着当代的读者。当然文艺评论是一个与作家创作不很相近的工作,文艺创作完全是情感化,更多的是作家的主观看法,而文艺评论则不同,它是建立在客观规则之上的。所以评论最需要公正,论点、论据充分合理,令人信服。

王朔评论鲁迅的言论尽管看上去丁是丁卯是卯,然而话说多了,仍然会掉入自我的漩涡。在一些王朔的文章中,笔者发现,他除了谨慎评价外,也有一些随意出口的言辞,看上去说得很痛快,其实,这些话已经自相矛盾了。比如下面这些评价;

从没觉得鲁迅小说写得好……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在太多人和事上看不开……你愤怒的物件是多大格局,你的作品也就呈现出多大格局……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

鲁迅文学对世人的影响素来是不平坦的,当代人对鲁迅可谓褒贬不一,即便是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他也遇到非好即坏的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梁实秋,以及郭沫若等人对他的抨击。到当代,因时间的流逝,对时代的隔膜,鲁迅于今人的价值也重新被审视。近些年校园里突如其来的“去鲁迅化”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另外鲁迅本身是一个心直口快者,在他那个到处碰壁的时代,可谓是侠之大者,满腔义愤填膺,看不惯任何事情。同样也对时人更是毫不留情,甚至做到了“痛打落水狗”的决绝。然而在鲁迅的背后却是说不清的伤痕;丢弃原配、与弟媳不和、溺爱子女等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鲁迅的做人和家庭固然是其内部的故事,我们不谈这些。单论文学成就,民国的大师们之间“文人相嫉”,相互贬低自然也是出于他们自身的利益与鲁迅之间进行斗智斗勇。而如果后代之人如果对鲁迅进行批评,想必自然是文人中的高手,不然何以对着前辈论长短。

王朔谈鲁迅,是当代文人最有看点的现象之一。

一般来说,文人都表现得书生柔弱,甚至是青涩的。对现实文学的把握非有一番寒彻骨的人世体验和自然天成的文艺天赋不能成功。王朔本是下海经商、军旅历练、社会职员,可以说是经历丰富,阅人无数。但是再牛逼的现代人也难以超越建立基础的开辟者,更何况后人诸事都是“站在牛顿”的肩膀上完成的。

王朔似乎也感觉自己说了太多的话,舌头一缩便改口道;

“后来,随着自己的阅读经验增加,也写了20年的小说,对小说也不简单地用明白流畅情节生动当唯一标准了,我要说,鲁迅的小说写得确实不错,鲁迅没有写过长篇,怎么说都是个遗憾,也许不是他个人的损失,而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以他显露的才能,可以想象,若他真写长篇,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不仔细看,还以为大作家王朔前言不搭后语,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畏尾缩首,见风使舵,墙头草之辈。相比于李敖直言,自己才是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如果要加个期限,前五百年,后五百年都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对于一般的文坛作家,王朔并非一直来硬的,他更多的是聪明。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作家王朔评价鲁迅时也是出于全面考虑,有得就有失,有优便有劣,所谓功过兼顾,褒之贬之。似乎如此才能服众,才能让今人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恨有爱的鲁迅。但不管怎样,在王朔眼中,鲁迅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而他自己确实写了不少长篇小说,尽管读者寥寥。他总觉得鲁迅没有写过长篇就算不得文学家。

鲁迅,出生于1881年,我国现代文学家,新文学的奠基人。因擅长讽刺类文学,所以也被誉为中国的契诃夫,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以及《中国小说史略》等小说集子,一生创作将近600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坛的泰斗级作家,也是对亚洲特别是东亚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作家。被韩国学者金守良评价为占东亚领土最广的作家,与欧洲现代派代表卡夫卡同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

笔者认为,鲁迅的作品,更多的是揭露现象,直达人性,对当时社会和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即便是后世,鲁迅的文字也一样富有穿透,影响和启迪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他著作中的斗争精神时刻惊醒着我们的民族,民国另一个文豪林语堂这样评价他;与其说鲁迅是作家,不如说是战士。他的文字如刃,瞬间直插敌人的肚腹。

鲁迅不管是作家,文学家还是战士,总之他都是文字工作者,文艺的创造者,后人王朔也不过是读者鲁迅长大,依照鲁迅那句“敢于质疑一切”的精神用“拿来主义”对鲁迅再进行质疑,而后又鸭子上架,一句句演变成评头论足。

试想,当代中国文坛,据统计,占半数以上的作家群体都是受鲁迅文学影响而走到今天的。就连时下最热,海外名誉最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都说,他是读着鲁迅长大的,一直想深入超越,但怎么努力都没有从受鲁迅的影响中走出。

关注作者,精彩继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