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一個發端於微信朋友圈,兩三年前陸續出現在中國一二三線城市的消費模式,憑藉着我們身邊諸多社區達人和若干寶媽們的用心經營,時至今日依然生命力頑強地存在着。

而近日一張截圖曝光了美團旗下美團優選擬發展400萬騎手兼職團長的消息,再一次將社區團購拉回到了大衆視線,成爲當下社區團購賽道的一個熱門話題。

美團旗下規模龐大的騎手羣是一個天然巨大的“人力資源池”,這麼多人要轉型做團長,可見美團對社區團購的重視和投入。

這樣的轉型,不僅會犧牲大量的外賣運力,更會面臨來自“老團長”們的巨大輿論壓力。美團殺入社區團購初期,曾經以大量的優惠條件招募團長,如今引入大量騎手頂掉團長,是不惜揹着卸磨殺驢的罵名往前衝。

是什麼讓美團們瘋狂加碼,回頭追逐曾經不被看好的社區團購模式呢?部分行業研究機構給出過答案。

招商證券10月18日發佈報告稱,藉助“預售+自提”的模式,社區團購可以有效降低庫存損耗、有別於到家模式,能更降低履約成本,以更低的價格吸引下沉市場消費者,因而也是目前生鮮零售中可能最盈利的商業模式。根據其數據統計分析,在疫情期間,農產品生鮮消費通過社區團購渠道,相比疫情前增長了近5倍。

在這樣的數據增長對照下,加之之前線上電商隨着人口紅利和網購滲透率的放緩,進攻下沉市場成爲諸多巨頭的共識。2018年開始天貓、京東、蘇寧在中國遍地開花,完成了近兩年的本地市場培育和本地電商網購的鋪墊。另一方面這兩年作爲電商中因爲高損耗和冷鮮配送要求較高的生鮮品類,也在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美家買菜、菜大全等社區生鮮玩家的經營下,客戶消費習慣和商業模式逐步成熟和跑通,於是在疫情結束後,阿里、拼多多、美團、滴滴、頭條等無論是以下沉市場爲戰略目標的電商巨頭,還是以本地生活服務爲終極戰場的以TMD爲代表的互聯網玩家,紛紛佈局和重倉社區團購。

5月,滴滴在成都上線號稱“融資超200億美金”的橙心優選,加速佈局社區團購;7月,美團宣佈成立優選事業部,美團優選擠進賽道;8月,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將武漢和南昌作爲首批試點城市,投入10億補貼搶奪團長資源;9月,美團推“千城計劃”,旨在年底前實現全國覆蓋,並下沉至縣級市場,並將社區團購業務定爲“一級戰略”,承擔美團下一個營收增長點;10月下旬,媒體報道,字節跳動也計劃入局社區團購領域,目前正在招兵買馬,籌備組建相關團隊。巨頭紛爭的社區團購賽道逐漸擁擠起來。

熱血的數字背後,是巨頭們all in的戰略投入,其實也是微信流量價值的體現和十薈團、拼多多們教育市場擁抱社羣的結果。因爲微信的使用足夠高頻和下沉,微信小程序讓社區團購零散需求收集變得簡單,同時支持散單和拼單,實現了交易閉環。無論是時機也好,技術也罷,還是戰略使然。

社區團購作爲本地化電商的一個入口,其本質上還是電商。因此對於入局者的線上的流量運營、線下供應鏈組織、最終履約交付都將是非常高的挑戰。因爲今時不同往日社區團購興起時的草莽歲月,現已是巨頭林立並最終迎來奠定本地化電商格局的一統之戰。

美團的400萬騎手、阿里的地推鐵軍等,對於這場戰局可能都是舉足輕重的資源,哪怕“過河拆橋”,也要“大幹快上”;但作爲一個消費者,可能最在乎的還是商品全一些、優惠多一些、服務好一些這些根本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