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1月25日讯(记者王荣海)军运会后体育场馆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武汉市体育局近日在回复省政协委员提案时介绍,支持军运会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提升场馆的利用率和开放率,更好的服务群众。

已收集300余件实物档案

档案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基本与军运会的筹办同时进行。涉军运会档案类型丰富。武汉市档案馆已收集军运会各类纸质档案资料2万余件,音视频档案资料50T,实物档案300余件,制作清理执委会发文汇集、专题汇集 93 盒 2097 余件。

目前武汉市档案馆已收集的300余件实物档案,包括军运会火炬,各类奖杯、奖牌、奖证,用于火炬传递的圣火盆、采火盆、火种灯,各参赛国国旗,志愿者、礼仪人员等的服装,军运会邮票、首日封和部分特许商品,主媒体中心贵宾厅里的《黄鹤归来》油画等。同时,还收集了大量因军运会创造出的文化、艺术遗产,如军运会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和诗歌文学作品等。

众多高校场馆资源被充分利用

武汉高度重视军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武汉军运会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就按照节俭办赛和惠民理念,尽量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维修改造。本届军运会共用到35处场馆设施,其中,维修改造场馆17处,新建场馆13处,临时设施5处。本届军运会第一次集中建设军运村,军运村赛后商业出售。

军运会是军民融合的盛会,在场馆设施方面也体现了军民共建。军队新建1个、维修改造4个场馆,分别由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海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修建,保障军事五项、海军五项、空军五项比赛,赛后用于教学训练。其次,武汉众多高校场馆资源被充分利用,40%的场馆分布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35个场馆中,现有可利用场馆(2个)、新建场馆项目(10个)、在现有场馆基础上维修改造项目(14 个)、临时搭建项目(2个)、临时搭建观众席和配套功能用房项目(7 个)。新建场馆不到28%,利用现有场馆和改造维修场馆占46%,临建项目占比26%。

支持军运会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

加强省属场馆维护管理,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将现代科技与场馆建设、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相结合,打造智慧场馆;科学调整部分场馆功能,为赛后促进体育服务供给打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身和体育消费需求,推进城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专门成立了体育产业集团,通过这一国有企业集团将现有场馆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在保障体育功能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场馆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提升场馆的利用率和开放率,更好的服务群众。

加大资源整合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赛事活动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和相关单位支持,联合武汉市政府积极申办国际、国内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承办国际顶级单项赛事和全国最高水平赛事,不断提高军运场馆利用率。争取低免开放补助。支持军运会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专项补助资金,解决场馆运营开放实际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