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俄关于两国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的珍宝岛划归中国,至此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然而凝望历史,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60年代末期,在那个乌苏里江上的弹丸之地——珍宝岛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军事武装冲突,从而引发了中苏两国严重的边界之争。在苏联政府声称要给予中国以摧毁性核打击的历史背景下,新中国据理力争,誓死捍卫中国在珍宝岛上的领土主权,向世界展示了不畏强权,永不屈服的新中国形象。那么,珍宝岛事件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这场军事冲突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珍宝岛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乌苏里江上靠近中方一侧的一个小岛,面积仅0.74平方公里,该岛北端原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1915年才形成小岛,与江岸相隔仅100多米,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得名珍宝岛。岛东与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每到冬季,江面冰层厚达两米以上,可以通行各种车辆。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珍宝岛无可争议地属于中国,上个世纪初以来,我国渔民相继上岛建房、捕鱼、种菜。但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边防军开始无端阻拦中国边民进入珍宝岛,制造严重的边界纠纷。由于历史上沙皇俄国对中国的大肆侵略,中苏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

60年代中期,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边界矛盾发展的越来越尖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继续向中苏边境增兵,由赫鲁晓夫时期的10个师增加到54个师,兵力甚至达到100多万人。不仅如此,苏联还在远东地区布置了70多枚导弹,配备了50多架远程轰炸机,400多架中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可以携带氢弹进行战略核打击,对我边境地区形成压倒性的军事威慑。1964年,在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最初达成的协议中,珍宝岛已明确被划归中国,但由于没有正式签约,此岛与谈判中涉及的其他岛屿地区一样,双方并未“交接”,所以直到1969年,珍宝岛仍在苏联的控制之下。1968年春夏,苏军飞机越过边境线,对我国东北边境进行侦察挑衅的事件日益增多,对此中方向苏联政府提出了抗议,但在边界上并未采取实际行动,因为当时中国边防线上只有少量的守备和警戒部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在此情况下,苏联边防军对珍宝岛地区的武装挑衅活动更加肆无忌惮。

1968年12月17日,苏联边防军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登上珍宝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并用棍棒殴打中国边防巡逻人员,当场打伤8人,抢走冲锋枪两支。1969年1月23日,中苏双方再次发生冲突,苏军数辆装甲运兵车冲到正在珍宝岛上巡逻的中国士兵面前,要求中国士兵退回岸边。遭到严词拒绝后,双方动用武力,中国有9人重伤,20余人轻伤,苏军从中国士兵手中还抢走了六支冲锋枪,3支半自动步枪和数百发子弹。由于苏军在珍宝岛一再挑衅,黑龙江省军区向沈阳军区发出紧急电报请示。1969年1月25日,黑龙江省军区制定了在珍宝岛进行反对苏军干涉的方案。2月19日,总参谋部批准了沈阳军区关于对苏联武装挑衅予以反击的计划,同意以陆军两个师向珍宝岛地区增援,其中一个师准备投入战斗,另一个师作为战役预备队候补,一场激烈的珍宝岛战役,马上就要打响了。

1969年3月1日,农历正月13,中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的珍宝岛上,仍然是冰天雪地,寒气袭人。这天深夜,我军一个加强侦察连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身披白色作战服,秘密登岛,在冰雪中构筑了野战工事,悄悄隐蔽了下来。400米外的乌苏里江对岸,苏军瞭望哨并没有发现中国军人的行动。3月2日上午8时40分,中国边防部队派出例行巡逻分队30余人,分成两个组,分别由边防站站长孙玉国、排长吴永高带领,对珍宝岛进行巡逻。当孙玉国带领的第一组巡逻队沿着中国境内的冰道抵近珍宝岛时,被对岸苏军哨所的瞭望哨发现,所长斯提列里尼科夫上尉集合哨所士兵32人,迅速登上作战车奔向珍宝岛,停在珍宝岛南端。

然后斯提列里尼科夫将人员分成两组,一组由他带领,沿岸边向孙玉国率领的巡逻分队一面而去。另一组由拉博维奇中士带领,迂回到珍宝岛内侧,从背后威胁孙玉国。迂回小组撞上了预先设伏的中国侦察连,枪声首先在珍宝岛内侧响起,闻得身后枪声一响,说时迟那时孙玉国一挥手“打”,他身后的战士早有准备,每支枪口都在瞬间喷出火舌,斯提列里尼科夫上尉和紧随身后的士兵全部被打死在雪地上。很快,苏军20余人的增援部队乘坐装甲运兵车从乌苏里江冰面赶到,双方顿时展开激战,我军在人数和火力上均占压倒性优势,很快就将苏军逐出了珍宝岛。

上午9时30分,战斗结束,苏军伤亡60余人,其中阵亡31人,重伤14人,中国军队击毁苏军装甲车、指挥车、卡车各一辆,击伤装甲车一辆,我军阵亡21人,伤数十人。冲突当天,中苏两国外交部互致抗议,两国关系恶化到了极点。战斗结束后,我军主动撤离珍宝岛,苏军则上岛守备,挖掘战壕,以一个加强班执勤,随后将兵力逐渐增加到45人,还在岸边集结了一支80人的预备队。至3月12日夜,苏联远东军区第一三五摩步师被部署到了冲突地区,总兵力约1万人。我沈阳军区也迅即组成了由肖全夫为司令的前线指挥部,于3月4日抵达距离珍宝岛不足10公里的五林洞设立了指挥所。随后,又向珍宝岛战区调派了一个步兵团,三个炮兵营,还有通信、侦察和机枪连等配属兵力,总兵力也达万余人。3月14日下午,苏军撤出珍宝岛返回苏联境内,我军立即进驻珍宝岛。

夜间,我工兵在珍宝岛南部埋下了400颗反坦克地雷,并挖掘掩体,秘密埋伏。深夜,撤出珍宝岛10多个小时的苏军又来了,他们组织了30余人的步兵分队潜入珍宝岛,在中国军队设伏的阵地前隐蔽了起来,但这一切被前期埋伏的我军看的一清二楚。3月15日上午,孙玉国带领12人的巡逻队从珍宝岛南侧登岛,经过我军侦察兵设伏的阵地,来到苏军设伏区前面停了下来。刚刚停留片刻,乌苏里江对岸的苏军坦克就隆隆开动,直奔珍宝岛而来。这时埋伏了一整夜,已经活活冻死了3人的苏军分队率先开枪射击,孙玉国立即带领巡逻队在预定位置隐蔽起来。苏军3辆坦克、步兵20余人冲过来时,刚好暴露在我潜伏的步兵眼前,立即遭到重创。

而潜伏苏军的阵地早就被我岸边的炮兵观测员死死盯住,苏军一开火,中国江岸上的两个高炮群立即对其进行压制射击,将苏军潜伏阵地打成了一片火海。双方激战一小时,苏军暂时撤退,不多时苏军重新调整部署,以3辆坦克,3辆装甲车正面攻击珍宝岛上的中国守军,另以4辆坦克迂回到珍宝岛侧后,切断中国江岸与岛上的联系,夹击岛上的中国军队,一时间侧后迂回的苏军坦克给中国军队带来了严重威胁。就在这时,我军早先埋下的反坦克地雷发挥了作用,一辆苏军坦克被炸毁,激战共持续了两个小时,苏军再次被逐出珍宝岛。下午15时13分,苏军对珍宝岛又进行了15分钟的密集炮火轰炸,紧接着苏军集中10辆坦克,14辆装甲车和100余名步兵,对珍宝岛发起了当日最大规模的进攻。激战中,我步兵使用反坦克武器击毁苏军坦克和装甲车多辆,沉重打击了苏军,同时我炮兵群对苏军坦克和装甲车进行了猛烈轰击。苏军战场最高指挥官列昂诺夫被流弹击中心脏,当场殒命。

珍宝岛上发生的这两场规模不大的激烈冲突,是由中苏两党公开论战发展而成的兵戎相见,战斗虽小,但双方的最高领导人都极为重视,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中苏双方武装力量在边境线附近的大量集结。同时,珍宝岛事件也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使中苏两国从同盟关系走向了事实上的对峙。珍宝岛事件之后,经过两国政府的谈判,冲突虽然停息,但两国之间军事对抗的格局却延续了多年,直至苏联解体后,中国参与俄罗斯联邦就边界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并最终使珍宝岛的主权回归中国。硝烟散尽,呈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珍宝岛上那具有浓郁北国风光的美丽风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