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中俄關於兩國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根據這一協定,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的珍寶島劃歸中國,至此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線全部確定。然而凝望歷史,人們不會忘記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在那個烏蘇里江上的彈丸之地——珍寶島上,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軍事武裝衝突,從而引發了中蘇兩國嚴重的邊界之爭。在蘇聯政府聲稱要給予中國以摧毀性核打擊的歷史背景下,新中國據理力爭,誓死捍衛中國在珍寶島上的領土主權,向世界展示了不畏強權,永不屈服的新中國形象。那麼,珍寶島事件爲何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場軍事衝突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珍寶島是中俄兩國的界河烏蘇里江上靠近中方一側的一個小島,面積僅0.74平方公里,該島北端原與中國大陸相連,由於江水的長期沖刷,1915年才形成小島,與江岸相隔僅100多米,因爲它兩頭尖中間寬,形似中國古代的元寶,故得名珍寶島。島東與蘇聯隔江相望,相距400餘米,每到冬季,江面冰層厚達兩米以上,可以通行各種車輛。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珍寶島無可爭議地屬於中國,上個世紀初以來,我國漁民相繼上島建房、捕魚、種菜。但是從6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邊防軍開始無端阻攔中國邊民進入珍寶島,製造嚴重的邊界糾紛。由於歷史上沙皇俄國對中國的大肆侵略,中蘇兩國在邊界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議。

60年代中期,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邊界矛盾發展的越來越尖銳,勃列日涅夫上臺後繼續向中蘇邊境增兵,由赫魯曉夫時期的10個師增加到54個師,兵力甚至達到100多萬人。不僅如此,蘇聯還在遠東地區佈置了70多枚導彈,配備了50多架遠程轟炸機,400多架中型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可以攜帶氫彈進行戰略核打擊,對我邊境地區形成壓倒性的軍事威懾。1964年,在中蘇第一次邊界談判最初達成的協議中,珍寶島已明確被劃歸中國,但由於沒有正式簽約,此島與談判中涉及的其他島嶼地區一樣,雙方並未“交接”,所以直到1969年,珍寶島仍在蘇聯的控制之下。1968年春夏,蘇軍飛機越過邊境線,對我國東北邊境進行偵察挑釁的事件日益增多,對此中方向蘇聯政府提出了抗議,但在邊界上並未採取實際行動,因爲當時中國邊防線上只有少量的守備和警戒部隊,雙方力量相差懸殊。在此情況下,蘇聯邊防軍對珍寶島地區的武裝挑釁活動更加肆無忌憚。

1968年12月17日,蘇聯邊防軍出動裝甲車、卡車運載攜帶武器的軍人登上珍寶島,攔截上島的中國邊防巡邏隊,並用棍棒毆打中國邊防巡邏人員,當場打傷8人,搶走衝鋒槍兩支。1969年1月23日,中蘇雙方再次發生衝突,蘇軍數輛裝甲運兵車衝到正在珍寶島上巡邏的中國士兵面前,要求中國士兵退回岸邊。遭到嚴詞拒絕後,雙方動用武力,中國有9人重傷,20餘人輕傷,蘇軍從中國士兵手中還搶走了六支衝鋒槍,3支半自動步槍和數百發子彈。由於蘇軍在珍寶島一再挑釁,黑龍江省軍區向瀋陽軍區發出緊急電報請示。1969年1月25日,黑龍江省軍區制定了在珍寶島進行反對蘇軍干涉的方案。2月19日,總參謀部批准了瀋陽軍區關於對蘇聯武裝挑釁予以反擊的計劃,同意以陸軍兩個師向珍寶島地區增援,其中一個師準備投入戰鬥,另一個師作爲戰役預備隊候補,一場激烈的珍寶島戰役,馬上就要打響了。

1969年3月1日,農曆正月13,中國東北邊陲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的珍寶島上,仍然是冰天雪地,寒氣襲人。這天深夜,我軍一個加強偵察連冒着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身披白色作戰服,祕密登島,在冰雪中構築了野戰工事,悄悄隱蔽了下來。400米外的烏蘇里江對岸,蘇軍瞭望哨並沒有發現中國軍人的行動。3月2日上午8時40分,中國邊防部隊派出例行巡邏分隊30餘人,分成兩個組,分別由邊防站站長孫玉國、排長吳永高帶領,對珍寶島進行巡邏。當孫玉國帶領的第一組巡邏隊沿着中國境內的冰道抵近珍寶島時,被對岸蘇軍哨所的瞭望哨發現,所長斯提列里尼科夫上尉集合哨所士兵32人,迅速登上作戰車奔向珍寶島,停在珍寶島南端。

然後斯提列里尼科夫將人員分成兩組,一組由他帶領,沿岸邊向孫玉國率領的巡邏分隊一面而去。另一組由拉博維奇中士帶領,迂迴到珍寶島內側,從背後威脅孫玉國。迂迴小組撞上了預先設伏的中國偵察連,槍聲首先在珍寶島內側響起,聞得身後槍聲一響,說時遲那時孫玉國一揮手“打”,他身後的戰士早有準備,每支槍口都在瞬間噴出火舌,斯提列里尼科夫上尉和緊隨身後的士兵全部被打死在雪地上。很快,蘇軍20餘人的增援部隊乘坐裝甲運兵車從烏蘇里江冰面趕到,雙方頓時展開激戰,我軍在人數和火力上均佔壓倒性優勢,很快就將蘇軍逐出了珍寶島。

上午9時30分,戰鬥結束,蘇軍傷亡60餘人,其中陣亡31人,重傷14人,中國軍隊擊毀蘇軍裝甲車、指揮車、卡車各一輛,擊傷裝甲車一輛,我軍陣亡21人,傷數十人。衝突當天,中蘇兩國外交部互致抗議,兩國關係惡化到了極點。戰鬥結束後,我軍主動撤離珍寶島,蘇軍則上島守備,挖掘戰壕,以一個加強班執勤,隨後將兵力逐漸增加到45人,還在岸邊集結了一支80人的預備隊。至3月12日夜,蘇聯遠東軍區第一三五摩步師被部署到了衝突地區,總兵力約1萬人。我瀋陽軍區也迅即組成了由肖全夫爲司令的前線指揮部,於3月4日抵達距離珍寶島不足10公里的五林洞設立了指揮所。隨後,又向珍寶島戰區調派了一個步兵團,三個炮兵營,還有通信、偵察和機槍連等配屬兵力,總兵力也達萬餘人。3月14日下午,蘇軍撤出珍寶島返回蘇聯境內,我軍立即進駐珍寶島。

夜間,我工兵在珍寶島南部埋下了400顆反坦克地雷,並挖掘掩體,祕密埋伏。深夜,撤出珍寶島10多個小時的蘇軍又來了,他們組織了30餘人的步兵分隊潛入珍寶島,在中國軍隊設伏的陣地前隱蔽了起來,但這一切被前期埋伏的我軍看的一清二楚。3月15日上午,孫玉國帶領12人的巡邏隊從珍寶島南側登島,經過我軍偵察兵設伏的陣地,來到蘇軍設伏區前面停了下來。剛剛停留片刻,烏蘇里江對岸的蘇軍坦克就隆隆開動,直奔珍寶島而來。這時埋伏了一整夜,已經活活凍死了3人的蘇軍分隊率先開槍射擊,孫玉國立即帶領巡邏隊在預定位置隱蔽起來。蘇軍3輛坦克、步兵20餘人衝過來時,剛好暴露在我潛伏的步兵眼前,立即遭到重創。

而潛伏蘇軍的陣地早就被我岸邊的炮兵觀測員死死盯住,蘇軍一開火,中國江岸上的兩個高炮羣立即對其進行壓制射擊,將蘇軍潛伏陣地打成了一片火海。雙方激戰一小時,蘇軍暫時撤退,不多時蘇軍重新調整部署,以3輛坦克,3輛裝甲車正面攻擊珍寶島上的中國守軍,另以4輛坦克迂迴到珍寶島側後,切斷中國江岸與島上的聯繫,夾擊島上的中國軍隊,一時間側後迂迴的蘇軍坦克給中國軍隊帶來了嚴重威脅。就在這時,我軍早先埋下的反坦克地雷發揮了作用,一輛蘇軍坦克被炸燬,激戰共持續了兩個小時,蘇軍再次被逐出珍寶島。下午15時13分,蘇軍對珍寶島又進行了15分鐘的密集炮火轟炸,緊接着蘇軍集中10輛坦克,14輛裝甲車和100餘名步兵,對珍寶島發起了當日最大規模的進攻。激戰中,我步兵使用反坦克武器擊毀蘇軍坦克和裝甲車多輛,沉重打擊了蘇軍,同時我炮兵羣對蘇軍坦克和裝甲車進行了猛烈轟擊。蘇軍戰場最高指揮官列昂諾夫被流彈擊中心臟,當場殞命。

珍寶島上發生的這兩場規模不大的激烈衝突,是由中蘇兩黨公開論戰發展而成的兵戎相見,戰鬥雖小,但雙方的最高領導人都極爲重視,其直接後果就是導致了中蘇雙方武裝力量在邊境線附近的大量集結。同時,珍寶島事件也是影響國際戰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使中蘇兩國從同盟關係走向了事實上的對峙。珍寶島事件之後,經過兩國政府的談判,衝突雖然停息,但兩國之間軍事對抗的格局卻延續了多年,直至蘇聯解體後,中國參與俄羅斯聯邦就邊界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並最終使珍寶島的主權迴歸中國。硝煙散盡,呈現在中國人民面前的,是珍寶島上那具有濃郁北國風光的美麗風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