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宇、罗云熙主演的《皓衣行》,改编自网络小说家肉包不吃肉的百万字耽美小说《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从小说热度与卡司阵容看,已经有那么一股明年“夏日限定”的意味了。

《皓衣行》一方面开机低调,做了充足的保密措施,比如拍摄场地拉了电网,围起了绿布,工作人员的手机也被没收了,据说还有狗巡逻……

代拍们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幕布和电网,我有挖掘机和升降机。

之后又有消息传出,代拍们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进了局子……

剧组或是担忧物料提前泄露,削弱了悬念,也担心与书籍不同的改编会惹恼书粉,平地起风波。但从开机第一天起,网络上的路透就没有停过,拍几天刷几天,还上了热搜,CP粉们更是已经开始“入坑”,并且制作了以假乱真的海报和动图:

不敢揣度剧组是否有欲拒还迎、有意为之。但观众分明已经嗅出了《陈情令》的套路——戏播出前,“戏”就没停过。

想当初《陈情令》开拍时,一路上各种路透,亦是热度不断,还未正式播出时,网上的真人CP粉已声势浩大。

而播出后,官方花絮更是让无数CP粉大呼“kswl”(磕死我了),之后kswl成为网络流行语;

CP粉们为《陈情令》的口碑发酵与大获成功,贡献良多。但提前一年就开始“养”CP粉是否也存在风险?想成为下一部爆款耽改剧,《皓衣行》得听取哪些建议,避开哪些坑?

养CP粉,但不是“养蛊”

去年的“夏日限定”《陈情令》播出期间创下了多个记录:它是豆瓣评分人数最多的剧集;

是剧集官微粉丝人数最多的剧集;

是播出期间主演涨粉人数最多的剧集(王一博、肖战的微博涨粉都超过2000万);是首次点播收看大结局的剧集(腾讯视频由此赚取1.5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陈情令》投资2亿元,最终收益或超过7亿元,相关制作方赚得盆满钵满。

哪怕“227”后,肖战路人缘大跌,但他的《光点》依然成了中国数字音乐销量和销售额的冠军,如今全网销售额已破亿元。其在QQ音乐上贡献第二多的,是一个叫“保险杠”的粉丝后援会,其购买了超过670万张专辑。

所谓的“保险杠”其实就是“博肖girl”首个字母的缩写,她们是《陈情令》“博君一肖”的CP粉。

《陈情令》得以出圈、爆红,并将两位主演捧成顶流,以及肖战新单曲创纪录,CP粉居功至伟。可以说,得CP粉,耽美剧才能得天下。如此,我们也能理解,《皓衣行》这么早就开始“有意”培养CP粉的意图了。

要有CP粉,首先角色与演员得让人嗑得下去。这一点,跟《陈情令》一样,《皓衣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小说《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中,两个主角墨燃和楚晚宁,属性鲜明,虐恋情深,天造地设一对。陈飞宇与罗云熙,颜值够高,与角色气质相对符合。

微博超话有了“飞云系”“翻云覆宇CP”;

豆瓣里的“飞云系/翻云覆宇”小组的数量和粉丝量,均高于纯粹的书粉或剧粉。

普遍认为,CP粉的粉丝黏性更强,付费购买意愿也更强。但狂热从来都是双刃剑。一旦失控,就会成为整部剧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还记得《镇魂》曾被短暂下架吗?还记得《镇魂》因CP粉与水仙粉的争执,导致结局的微调吗?还记得“227”风波最初的导火索吗?还记得从《上瘾》到《镇魂》再到《陈情令》,演员个人粉的“拆伙,勿cue,独自美丽”与CP粉的“拉郎配”之间引发的网络骂战吗?

《皓衣行》可以培养CP粉,但作为一部刚开拍的剧,对CP粉的引导和把控非常重要,否则轻易就会触碰到雷区。比如政策的雷区,可以kswl,但要圈地自萌,别“兴风作浪”,把剧真嗑死了;比如引导处理好CP粉与演员唯粉之间的关系,不要到时候CP粉与演员粉又撕得天翻地覆,造成严重的内耗。

同时需要切记的是,虽然狂热的粉丝更愿意氪金,但制作方和播出平台千万不能利用这一狂热,甚至有意激发粉丝的狂热。故意利用粉丝的狂热,就如同“养蛊”,很可能遭到“民意”绑架和反噬,届时骑虎难下。

要安全,也要名场面

人人都知道耽美剧的政策风险。要顺利通过审查,避免政策风险,就必须删去那些很黄,或者虽然不黄但男男言情明显的桥段。可如果彻底改成了没有任何火花的社会主义兄弟情,把小说中情感递进的名场面删减,不仅剧作会失去原作的味道,也会引发书粉的不满。

因此,耽美改编的最佳方案是:要保证安全,也要保留动情的名场面。不妨来看看成功和不那么成功的案例:

黄晓明、尹正主演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固然黄晓明演技获赞,但选角一个已婚,一个有女友,你让腐女怎么嗑;

另一方面是,名场面直接“净化”没了,一点遐想的空间和余地都没有。比如小说里程凤台与商细蕊的第一次正式照面,一个穿衣服的情节写得春心荡漾。

剧版来了个截然不同的改写,让下人替程凤台穿衣。程凤台和商细蕊就杵在那边,客客套套的。假若导演补一两个眼神含情的特写镜头也好,但就是中景,双方眼神里一点多余的意思都没有。

反之,较好保留名场面、并且演员比较入戏的耽美剧,都爆了。

黄景瑜、许魏洲的《上瘾》,XXOO场面几乎是复刻了小说。虽然制作粗糙并被下架,但还是火出圈;

《陈情令》也保留了小说中诸多名场面,比如蓝湛背魏无羡(小说是公主抱)、魏无羡摘掉了蓝忘机的抹额、蓝湛的“我想带一人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等等。两个演员演技虽青涩,但隐晦的深情有传达出来;

粉丝们有嗑不完的糖,微博上就有停不下来的热搜。

白宇和朱一龙的《镇魂》本是乐视出品,但中途乐视资金链断裂,优酷接盘。出品乱象导致该剧剧本不断修改,成本也不断压缩,到中后期服化道和特效都非常“粗糙”。

但两个演员硬是凭借演技创造出名场面。眼神有戏,“一眼万年”让人浮想联翩;

原著中沈巍用心头血(剧中改为割腕滴血)给赵云澜续命的名场面,令无数镇魂女孩心旌荡漾。

作为一部超过100万字的小说,《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里墨燃与楚晚宁的名场面也是不胜枚举,不乏带颜色的。

编剧改编时,切记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一个是,名场面不是每个都要有,毕竟改编时有取舍,但读者津津乐道的一定要保留;

第二是,为了避免踩红线必须剔除大尺度情节,但一定不能把“情”也剔除掉。如何有“情”?要么像《镇魂》那样,用名演技创造名场面,充分发挥演员的眼神戏,多点眼神带情的特写,腐女们自然能get到其中信息;

要么像《陈情令》,保留名场面,但善于利用暧昧台词声东击西,直男听着无心,腐女听着有意。

不是厌女,看BG线要你耽美何用

耽美剧里的BG线,从来都是腐女们最反感的点之一。

想当初《陈情令》开拍时,因为传闻增加BG线,有书粉写了长信给几个出品方的老总,要求正视并回应书粉的合理诉求,“及时止损,好自为之”。

这条微博当初有6万人转发。快两年过去了,至今仍有书粉留言,表示“真的感谢所有书粉们的努力不懈,才为我们争取到经典的忘羡”。

没有画蛇添足增加BG线,是《陈情令》成功的关键。

《成化十四年》则成了负面典型。温情好歹是小说《魔道祖师》里就有的人物,与魏无羡也的确有感情(虽然不是爱情),但《成化十四年》中的朵儿拉就真的是凭空出来的,戏份还不少。

这边厢隋州一心一意为了唐泛做出种种牺牲,又是丢官,又是入狱,又是各种操心,那边厢唐泛倒一心一意为了朵儿拉各种冒险。等到了朵儿拉下线时,剧情过了大半,腐女粉也基本流失完了。这时制作方再来营销“35集后真香”,为时晚矣。

有人认为,腐女们反感耽美作品中的BG线,是站在男权的立场上排斥女性。但窃以为,这跟厌女扯不上关系。

首先,所谓耽美,本来讲的就不是BG情爱。又想蹭腐女的红利,又要大张旗鼓地渲染BG线,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至于耽美作品中女性形象单薄,除了女性是配角外,另外一个是,耽美中的BL并不完全等同于同性恋,它常常凸显的是,爱情超越了性别。顾海并非隐藏gay的身份谈女朋友,只是遇到白洛因之后,他只爱白洛因一人。

每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总有受害者。不能据此说,有一方是“厌男”或“厌女”。一味以三观衡量作品,那么我们将失去越来越多的创作自由。

腐女们看耽美作品,恰恰是因为BL蕴藏着新的性别关系想象。在BG向的情感关系中,不可避免受到传统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的束缚;而白马王子和灰姑娘从此“幸福地生活”,其下场很可能是灰姑娘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耽美小说则打破了传统的男女性别秩序,想象了另外一种新的性别关系。在这种关系里,他们是平等、自由、纯粹的,不含任何杂质和目的,也没有所谓的内外或强弱之分,它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被彼此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

在传统刻板的男女关系中,是很难想象这种关系的存在的。作家凤九曾表示,“腐女群的发声和壮大,其实都是在女性比较受压抑的地区,而且往往表达了一种比较激烈的诉说,这可能是跟社会中潜在的压抑有关。”往大里说,耽美是腐女文化向男权文化的一次“逆袭”,背后是一场静悄悄发生的性别革命。

《皓衣行》小说中最大的反派师昧(师明净),其实是个男的,与墨燃也有不少感情戏。人设也很带感,看着楚楚动人的小可怜,实际上是腹黑黑莲花。到了剧版,师明净“性转”,变成女性角色,由陈瑶饰演。

给《皓衣行》的建议是:BG线一定要增强间离效果。切勿前期让墨燃与师明净的线太好嗑,弱化了墨燃与楚晚宁的BL线,也让师明净的后期腹黑显得突兀。倒是不妨开篇就暗示师明净的反派身份,让她与墨燃的BG线变成是她在欺骗墨燃。如此既可过审,又淡化BG感情,不会招致书粉和腐女反对。

去年《陈情令》的火爆,让市场看见了耽改剧的巨大潜力。但今年《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平淡、《成化十四年》的扑街也说明了:腐女们并不容易讨好。

如今《皓衣行》依旧由腾讯出品,就现在拍一天刷屏一天的宣传架势,似乎拿的是《陈情令》的剧本。但播出之前营销再多、狂热者再多,都只是喧嚣。决定成败的还是剧作的质量,还在于它是否保留耽美的“魂”。

能否成为明年的“夏日限定”,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