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可能出任下一任美國財政部長,美股暴漲回應。24日美股收盤後,道指漲1.54%,報30046.24點,創下歷史紀錄;標普500指數漲1.62%,報3635.41點;納指漲1.31%,報12036.79點。

市場爲什麼反應如此劇烈?因爲如果消息坐實,耶倫將成爲繼美聯儲第五任主席威廉·米勒之後,第二位擔任財政部長職務的前央行行長。米勒曾於1978~1979年短暫擔任美聯儲主席,隨後於1979~1981年間出任財政部長。很多讀者可能對米勒感到陌生,但接替米勒出任美聯儲主席的保羅·沃克爾卻是人盡皆知,因爲是他終結了二戰後美國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史上曾有評論稱,米勒之所以能夠出任財政部長,大通脹環境下他的央行行長履歷是首要的原因。

因爲這一層關係,很多市場人士認爲,歷史不會僅僅是偶然的巧合。對比上世紀80年代和現在,美國在宏觀經濟上面臨的很多問題確實也很相似。首先,財政因爲種種原因都形成了鉅額赤字,而赤字又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其次,中央銀行在此前十多年的時間裏爲應對危機而採取的種種舉措,最終形成了嚴重的泡沫。只不過上世紀80年代泡沫體現爲大通脹,在當下則體現爲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第三,從米勒的任命也可以看出,爲了解決問題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最大限度將央行和財政捆綁在一起,不失爲一種可行的出路。而當下,我們已經見證了現代貨幣理論思潮的湧起。

作爲財政部長,米勒的運氣不太好,因爲和他搭檔的沃克爾是堅定的反通脹主義者。由於沃克爾強力推行貨幣緊縮,米勒任內的預算問題一直捉襟見肘,泡沫破滅也帶來經濟衰退。唯一的亮點是市場比較給力,道瓊斯指數在1980年初出現了一波小反彈。

耶倫的運氣會不會更好一些?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表現給了市場比較大的希望。雖然2018年上任以來鮑威爾延續了耶倫的加息步伐,但疫情暴發以來美聯儲連續兩次果斷大幅度降息,已把此前累積的政策空間消耗殆盡。儘管美股指數不斷上漲,但在經濟反彈乏力的情況下,後續美聯儲想要重走沃克爾的老路,主動刺破泡沫來重啓經濟幾乎是不可能的。更遑論,財政界的主導思潮,也早已從上世紀80年代平衡預算轉變成了當前的功能財政。

爲什麼是功能財政思潮佔主流?現代貨幣理論強調,只要私人部門出現大幅的產出缺口,那麼政府支出就必須繼續擴大,以阻止經濟循環持續萎縮,政府的赤字對應的其實就是私人部門的盈餘。考慮到未來美聯儲政策空間的侷限性,通過財政繼續擴張赤字,幾乎已經是應對週期下行唯一可行的選擇了。

在這種情況下,財政部長人選具有央行行長的工作履歷,無疑是極爲重要的。因爲這將給市場一顆定心丸,預示着整個政策預期不會有大的變化;同時,這也意味着未來財政部與央行之間的政策默契程度會提升,而且這種安排也在制度框架允許的範圍之內;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種安排能夠爭取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解決了通貨膨脹的沃克爾,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爲後世開太平”,同期黯然歸去的米勒也未必是真正的失意者。真正讓美國經濟這部火車重啓的,是格林斯潘首個任期內發生的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不過,沃克爾旗幟鮮明地反對通脹,將美聯儲從戰後從屬於財政部的泥淖中硬生生地拔了出來,繼而開啓了我們所熟悉的相對獨立於財政的現代央行格局。

然而時至今日,莫非我們又要看到歷史的輪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