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韻文。詩歌是通過語言技巧(押韻、斷句),形成有節奏感的文字表達。押韻、節奏感、高低起伏是世界上所有詩歌的基本特色。不具備這三個基本特徵的文字,寫得再美,也不是詩。

作爲韻文,和普通文章,如散文、金句之類的區別就在於押韻,實際上是因爲押韻帶來的節奏感。散文是沒有節奏感的,散文詩也沒有,所以散文不是詩,散文詩也不是詩。

詩歌,必然是適合吟誦的,我們朗誦一首詩歌作品,會根據詩人的寫作進行斷句,尋求詩人創作時的節奏律動,如果能和他同步,從詩歌形式和內容上深層次地理解、喜歡,纔算真正地讀懂了詩人的這首作品。

反過來說,詩人在創造作品的時候,最主要的心思就要放在如何讓讀者共情上。如何從形式上,從內容上,從意境上去進行塑造,是詩人首要考慮的問題。

詩是感情的產物。當人類感情波動,需要訴說的時候,生理上的節奏律動就會反映到語言中來。所以人開心的時候說話清脆爽朗,人悲傷的時候說話低沉萎靡,人衝動的時候豪言壯語,人冷靜的時候冷言冷語。這些語言對情感的反映會因爲詩人的文采附着到文字表達上來,形成不同風格的詩歌作品。

這就是詩歌的起源——情感衝動。

但是這種情感衝動是變化的,每一個人在遇到一件事情,或者看到一幅美景的時候都會產生不同的情感衝動。所以我們說詩人寫詩,必然是情感抒懷,但是哪種情感,都有可能。

從本源來講,詩人寫詩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什麼感覺都有。人間百味皆成詩,只怕文才不夠用。

正因爲這種不同情感都可以成爲寫詩的原因,所以我們不能用單一情感來代指寫詩時的感覺。拋開情感問題,就是技術問題了。

詩歌在進行字詞搭建的時候,詩人是什麼感覺?

如果詩人文采高,能夠用文字很好地還原自己當時的情感和心境,並打動讀者,這種感覺就是成功。這和做其他任何事成功——賺到錢了,談到愛了,感覺是一樣的。這是一種心理表達得到釋放的成就感,自己的情感發散出去,如果被讀者成功接收,第一證明自己的情感有價值,不是孤立的,第二證明自己的文字有水平,能夠貼切地還原自己的心態並讓讀者共情。

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如果寫得不好,就總會覺得欠欠的,明明自己感覺很好,但是文字就是棋差一招,讓讀者產生不了認同,甚至產生誤會——這其實就是文字水平問題。我們有時候讀別人的作品也是這樣,就好像現在的現代詩,能夠在沒有本人賞析文章的情況下,真正讀懂他人作品,真正是鳳毛麟角。這種情況,讀者固然有不同心境,但是很多情況下是詩人本身水平有問題——有時候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要表達什麼。

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如果有自知之明,大概會藏拙,並且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可是有很多人,水平不高,卻又缺乏自我認識,喜歡拿出來炫耀,偏偏還聽不得一點建議。

總認爲自己的最好,讀者不懂,不喜歡,肯定是讀者有問題。

這種“詩人”寫詩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天下獨尊,文曲星再世。

雖然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天下獨尊的垃圾詩,投胎失敗的文曲星,但是他充耳不聞,陶醉在自我欣賞之中洋洋得意。

詩人寫詩的時候,無非這三種感覺。

一是爲作品打動讀者欣喜。

一是爲自己無法貼切表達忐忑。

一是天上地下老子第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