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人“流離失所”,鄭州爛尾樓王上熱搜:他們的堅強和心酸,你想象不到...

這幾天,氣溫驟降,嚴寒刺骨,相信不少人早就已經把門關得嚴嚴實實,把暖爐準備好,做好了暖和過冬的準備。

然而你想象不到,還有一羣人,他們住的地方沒有門,連電都沒有,更不用談電梯,只能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挨凍苦熬。

他們就是河南鄭州豫森城小區裏面的“爛尾樓”住戶。

由於資金鍊斷裂,豫森城成爲了爛尾樓,在長達7年的等待之後,他們不得不被迫搬進了這些沒有通水電的房子裏。

空曠的小區裏,幾千戶沒有安裝玻璃的窗戶死氣沉沉,建築垃圾被丟得到處都是,不時還有野貓和野狗傳出叫聲,這就是住在爛尾樓裏的住戶周邊的環境。

到了下午五點多天黑了,逼仄的樓道里面就漆黑一片,他們下班回家只能靠着手電筒摸索着上樓。

因爲房子並沒有完全建好,自然也就沒有電梯,他們只能用工地上廢棄下來的石料和磚塊搭起進入樓道的臺階。

如果是白天還好,到了夜晚,在完全沒有路燈和照明的情況下,哪怕是個成年人,在這樣棱角分明的石塊中間,一旦踩空,都很容易就會摔個頭破血流,更何況這裏出入的還有孩子。

這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她帶着6歲的女兒,跟其他八位業主一起擠在一間2樓的房間裏艱難度日。

在七年前,她跟丈夫四處借錢湊夠首付買下這間房的時候,曾經幻想過他們一家三口入住新家的幸福畫面,自己能和丈夫坐在敞亮的客廳裏看電視,當時纔剛出生的女兒可以有個公主一樣的房間......

然而七年過去,女兒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房子卻永遠停在了封頂的那一刻,而她的丈夫,甚至還沒來得及住進自己買下的房子,就已因爲心梗而去世。

記者採訪她的時候,這位媽媽就一直不斷在哭。

丈夫去世,每天住在毛坯房裏面,沒水沒電,而她每個月還要還高額的房貸,供女兒讀書,她不得不四處打工湊錢。

當初沒地方去的時候,她只能搬進爛尾樓裏面,那個時候爛尾樓裏面沒什麼人,而房子沒門沒窗戶,壞人闖進來怎麼辦?

於是,她每天睡前,都會在枕邊放下一把15釐米長的水果刀,爲了女兒的安全,她願意隨時跟闖入的野狗或者強盜拼個你死我活。

很多時候,晚上颳大風,她只能和女兒一同擠在地板上的被褥裏,聽着擋風的板子在呼嘯中發出令人心驚的晃盪聲,心裏一直默默流淚。

在我們看來,或許幾句話就可以描述她的現狀,然而這是她正在遭遇和麪臨的真實人生。

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一位好母親,但這堅強之下卻滿是辛酸和無奈。

不僅僅是這位母親,還有很多老人也是面臨這樣悲慘的命運。

在豫森城動工之前,這裏原本叫做大孟砦村,當時爲了豫森城的項目,大孟砦村進行了拆遷,很多老人不願離開,拿着拆遷款在豫森城買了房。

老人們的想法很簡單,也很樸實,他們不過是希望能夠繼續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繼續過日子,但當交房日期隨着豫森城的爛尾一夜之間作廢之後,這一切都成了夢幻泡影。

漫長的七年過去之後,當年的大孟砦村的老人們,已經有五十多位在等待新房的過程中去世。

他們一直在等待着住上新房,享受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房子還沒有等到,他們就已經去世。

還有很多老人,他們只能繼續住在狹小逼仄的集裝箱改造的房子裏,繼續等待着爛尾樓能夠有交房的那天。

這是一條很艱難的路,從住進爛尾樓開始,他們就沒有一刻不在想盡辦法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房子,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生活。

有人建立了業主羣,拉起了橫幅,想造起聲勢去找開發商問個清楚,但基本都是杳無音訊,這樣的維權持續了三年,房子卻仍舊保持着剛封頂時的狀態,什麼都沒有改變。

(圖/程鑫)

而在他們住進爛尾樓之後,維權之路仍舊遭到了重重阻礙。

工地的看守趁他們不在家,把他們的被褥和帳篷丟進了剛下完雨留下的髒水窪裏。

房間裏沒喫完的水果,被人像戰利品一樣用木棍串在一起,狠狠地插在他們用泡沫板堆起來的簡陋牀褥上,彷彿在示威一般。

業主們一起湊錢裝上的防盜門,第二天就被人拆下,他們只好用門簾攔住門框,但單薄的簾布根本擋不住冷風的侵襲。

每一個買到爛尾樓的業主在七年之前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花了畢生積蓄,背上了沉重的房貸,盼望着能夠和家人其樂融融地居住在一個溫馨的家裏,可到頭來自己卻是這樣的命運。

買在這裏的有5000多個家庭,他們有5000個不同的故事,但只有一個住爛尾樓的命運。

這些業主們,私下拉了一個微信羣,微信羣的名字很刺痛我,叫“回家的路”。

這條回家的路他們很渴望,可是這樣一條路,他們卻走得那樣舉步維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對家的渴望和期盼,而房子就是承載這個最樸素,最真實願望的載體,很多人投入畢生的積蓄,就是爲了能夠有一個能住得安穩的港灣。

可是錢全部投入了,房子卻還是沒有着落。

那些拿錢跑路的開發商或許正坐在敞亮的客廳裏優哉遊哉地喝着茶哼着歌,而買房的業主們,還在沒水沒電漏風的房子裏瑟瑟發抖。

樓裏與樓外,僅僅一牆之隔,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邊是繁華喧鬧,另一邊則是數不盡的疲憊與心酸。


一座爛尾樓不僅僅是城市裏的傷疤,更是一衆購房者心中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

不僅僅是豫森城,像這樣的爛尾樓事件,還在很多地方上演。

湛江的二力城爛尾樓的業主,四年前的他們,很多人都是人生第一次買房,就跟現在很多想要買房的年輕人一樣,在人山人海的售樓處排隊排到汗流浹背,就是爲了能買到一個好的樓層,好的戶型。

然而短短四年過去,許多人的人生就被這一套拿不到手的房給攪得天翻地覆,有人甚至因此妻離子散。

當年深深吸引着購房者們的寬敞明亮的樣板間:

如今變成了令人心生絕望,毫無朝氣的爛尾房。

沒有想象中高端大氣的小區大門和主幹道,他們只能用木板、防塵網以及竹條搭成了一座座能趟過積水的“橋”。

沒有了期待中的溫馨的臥室,溫暖的大牀,他們就在樓宇之間搭起一間又一間帳篷,儘管空間狹小,但至少也是一個不那麼完整的“家”。

本以爲自己能在新房用上寬敞、舒適的浴缸,卻不曾想先積上水的竟然是爛尾樓,爲了清除積水,連八十歲的老太太都不得不彎下操勞一生的腰,被渾濁的髒水打溼了衣裳。

而最令人揪心的,還是跟着父母一起住進爛尾樓裏的那些正在上學的孩子們。

每天上學放學,他們都要跋山涉水,穿過一間間空屋,在木板、石塊和建築廢料組成的路上慢慢行走,周圍那些斷裂的鋼筋、木板上沒來得及拔掉的鐵釘時時刻刻都威脅着他們的安全。

出於安全考慮,留給孩子們的活動空間也小的可憐,不管是喫飯還是寫作業,十幾個孩子都只能圍在一塊兒,就連老師來家訪時,他們也只能尷尬的站在桌邊。

視頻裏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鏡頭,就是孩子們在爛尾樓灰暗的天台圍牆上,到處寫下了許許多多的“我想回家”。

孩子表達的願望,很少會拐彎抹角,也因此更加直擊人心。

他們現在年紀尚小,很多還不懂得人情世故,可童年的記憶,將會伴隨人的一生。

視頻裏面有句話一下子看哭了我:小孩的童年只能在爛尾樓度過,委屈他們了。

這樣一羣可愛的孩子,伴隨他們童年的本該是鮮豔的衣服,嶄新的書本,可愛的文具,而不是危險的釘刺,大風掀起的浮塵,伸手不見五指的樓道,散發着惡臭的積水。

願意住進爛尾樓裏面的人,絕對不是什麼有錢人,而是最窮最苦逼的那一羣人。

他們房貸壓力大,生活壓力大,供孩子讀書壓力大,實在是沒有辦法,纔不得不住進來。

雖然沒錢,雖然住着爛尾樓,環境糟糕,但不表示他們不愛生活,沒有采取自救的措施。

既然生活已經這樣,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能自暴自棄,只能想辦法讓生活在已經爛掉的情況下,一點點變好。

沒有廚房,他們買來鍋竈,用木頭打造簡易的廚房。

沒有水電,他們就去隔壁工地用扁擔一桶桶挑回來。

後來陸陸續續有鄰居搬進來,陽臺上掛滿了晾曬的衣服。

他們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昆明別樣幸福城爛尾樓裏面的那些業主。

他們也是一羣堅強的人。

爲了解決喫飯的問題,他們的業主把原本的工棚改造成了食堂,主動爲其他所有人做起了大鍋飯,人多湊在一起,喫飯成本能大大降低,每人每天只要5元左右。

而他們的很多菜的原料,是來自那些把小區裏雜草叢生的綠化地開墾成菜地的業主們。

白天,年輕的業主們有的出門工作,有的則爲所有人的維權而奔波。到了中午,十多個不同的家庭就湊在一塊喫大鍋飯,親密得就像是一家人。

到了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孩子們在一起做着遊戲,分享彼此的玩具,而大人們也伴着音樂跳起了廣場舞。

如果不是那一棟棟空洞的毛坯,不是腳下粗糙的水泥地,你很難想象這樣的一羣人,是住在沒水沒電的爛尾樓裏面。

這是一羣很可愛的人,很堅強,儘管處境艱難,生活艱辛,但他們依然在悲傷之中咬牙堅持努力地生活着,自我救贖。

他們沒有向開發商低頭,更沒有向生活低頭,而是在荒蕪之中一點一點地重新建立起生活的希望,也一點一點地堅強地走在維權的道路上。

他們用盡全力去撫平生活的褶皺,而生活卻沒有善待他們。


看這些住在爛尾樓業主的故事,我感慨頗深。

記得幾年前我自己買房的時候,非常惴惴不安,幾乎每天只要路過小區,就會跑去工地看,生怕工地停工,生怕自己買了一個爛尾樓。

後來房子如約交付,我頓時鬆了一口氣,心裏感到由衷的慶幸。雖然之後每個月都要開始交房貸,但我知道我已經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裏紮下了自己的根。

其實那些住爛尾樓的業主,和我們一樣,只是我們有幸買到了一個能夠交房的樓盤,而厄運找上了他們。

他們和我們都一樣,在最好的年華用盡全力去打拼,努力攢錢付首付,精打細算地還房貸,憧憬着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溫馨小窩。

他們不僅是他們,他們的身上還有我們的影子。

所以,寫到這裏,我真的很希望很希望,那羣住在爛尾樓裏面堅強而又可愛的人,應該被更多的人看見,相關部門應該看到他們,關注他們。

因爲這不僅僅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每一個還在考慮買房的人的共同問題。

我常常在想,很多爛尾樓都是開發商先拋出一個預售的概念,給那些購房者畫了一個大餅,營造出一種虛假的繁榮,然後資金鍊斷裂,業主們成爲被宰割的韭菜,我們是不是能夠出更嚴格的管控措施?

我知道,這幾年相關部門也在嚴密監控樓盤預售,出現了爛尾樓也在想着走拍賣的程序,引進更有實力的開發商,但是我們能不能徹底從根本上杜絕這種現象?

當然我們也不是專業人士,具體的執行也需要專業人士來慎重審視,我寫這篇文章,我只是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居有其屋,樂有其所,不要遇上爛尾樓。

詩人杜甫曾願想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能夠遮風擋雨的房子,是全天下老百姓的最平凡樸實的夢想。

這樣樸實的夢想,不應該就這樣白白打了水漂,老人、小孩住在這樣的房子裏面,真的太心酸太難受了,普通人奮鬥了大半輩子,不應該得到連一扇可以遮風的窗戶都沒有的結果。

希望那些至今仍住在爛尾樓裏的人們能夠早日喬遷,也祝願全天下勤勤懇懇的老百姓,都能有一個遮風擋雨、充滿溫馨的港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