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將對“七小門店”進行無障礙改造

“我們現在活動最多的地方還是小區周邊的一畝三分地”,家住朝陽區東壩附近的賈朋對家門口的無障礙設施尤爲關注。但日常全靠輪椅出行的賈朋注意到,小區門口的一些底商比如果蔬店、理髮店,無障礙設施並不到位。

北京的無障礙改造提升工作正在大力推進中。公交車站、政務大廳等一些公共場所的無障礙環境提升了,但市民家門口的“七小門店”卻成爲被遺忘的角落。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小便利店、小餐館的門口缺少坡道,有的坡道過陡,坐輪椅的殘疾人、腿腳不好的老人上不去也下不來。由於小門店管理單位分散,“無障礙”改造執行較緩。

專家指出,小門店的無障礙設施不僅是殘疾人適用,更多的是應對老齡化問題。改造中有難度的門店不妨因地制宜,採取加裝可移動式坡道等替代式方案。屬地政府應督促相關產權單位,共同推進解決這個問題。

現狀

坡道太陡不安全,買個飲料靠吆喝

“我買東西時一般在外面大聲吆喝,或者麻煩路人幫我叫老闆出來。現在老闆都認識我了。”賈朋無奈地說,小超市門口沒有坡道,買個水或麪包他就在門口喊,老闆會給送出來。另一家理髮店雖然有坡道,但由於不平緩,仍需要他人協助才上得去。“我的Tony老師會出來,幫我推到店裏,剪完頭髮再把我送出來。”賈朋說,相比以前全靠人抬,有坡道還是便利不少。

記者走訪發現,劉家窯附近橫六條的小門店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蔬果店和小超市雖然都只有6級臺階,坐輪椅的市民仍有可能被“擋”在門外。

還有不少小區和路邊的小門店都存在“有但不優”的問題。武聖路大商超市每天都有不少住在周邊的老人光顧。記者注意到,超市門口雖然只有3級臺階,一些居民還是選擇走旁邊的坡道,特別是購物完推着推車出來的時候。一對中年夫婦採購了一大推物品,加上坡度較陡,只得一個人推着小車,另一個人在旁邊扶着,慢慢推下來。

崇文門附近的“李先生”西花市大街店和永輝超市方莊mini店,也同樣存在坡道過陡的問題。“這條坡道都陡成這樣了,一到下雨天又打滑,我們平時都根本不敢走,更別說老人和坐輪椅的了。”門口的外賣騎手告訴記者。記者注意到,另一位剛在永輝超市買完鹽的大媽寧願走11級臺階,也沒走坡道,“這坡道看着心顫顫的。”

改造

一案一策,開展針對性設計

“七小門店”都是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店鋪、小商鋪,包括小餐館、小網吧、小旅館、小浴室、小歌舞廳、小理髮店、小便民店。這一塊的無障礙改造該由誰牽頭呢?

記者注意到,去年本市印發的《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2019—2021年行動方案》明確要聚焦4個重點領域17項重點任務,涉及到居住社區,明確要求“居住區內便民服務場所應設置必要的無障礙設施”。對於一些居民區外的區域,則並沒有硬性要求。而對於商場超市餐廳,對有條件的大中型商場超市作出明確要求,此外鼓勵有條件的餐廳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

隨着無障礙環境提升工作的進行,市民對家門口的無障礙改造呼聲越來越高。“今年各區在整改過程中發現,街邊門店恰恰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地方。”市殘聯相關負責人坦言,小門店的改造的確存在一些難點,“比如大多數門店是私營的,有的門店產權單位、管理單位較爲分散。按道理說產權人是誰,改造工作由誰承擔,但實際執行起來也有困難。還有的小門店門口空間狹窄,改造受限。”

該負責人介紹,無障礙改造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時間緊、任務重,目前“七小門店”的無障礙改造已被納入明年的重點工作,改造任務也已分配給各區。前不久,全市也出臺了針對街邊門店無障礙環境設計指引。屬地街道辦事處或基層殘聯等部門將統一組織各社區責任規劃師或專業機構,對每個門店的個性問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無障礙專項設計,做到專人負責,一案一策。

“比如多家小門店共享坡道,形成共享的無障礙路線。對於受條件所限、無法進行改造的門店,採取可替代、可移動無障礙設施,配合愛心服務電話呼叫服務,再結合行前預約、臨時呼叫按鈕提供無障礙服務,並由基層殘聯負責服務監督。”市殘聯表示,這項工作將由區相關部門牽頭,落實屬地責任,各區也將會對門店採取一些激勵舉措。

樣本

加裝固定式或移動式坡道

記者注意到,一些區和街道已經先行先試,因地制宜探索解決辦法。步入門頭溝區新橋大街,這條長約3公里多的核心街上分佈着81家小門店,既包括市民經常光顧的京客隆超市,也有製衣店、小藥店等。經過一個多月的無障礙改造,這條大街新建立了29個無障礙坡道,其中移動式坡道3個,固定式坡道26個,最多的1個坡道可適應16家門店,新橋大街已然成爲無障礙示範街。

“我們在無障礙環境專項提升中發現,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七小門店,就因爲‘小’被忽視了,使得一些特殊羣體不能方便出入。“門頭溝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發現問題後,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專班第一時間着手研究討論、摸底調查,對這條街兩側的門店逐一進行檢查,現場提出整改方案。

整改堅持因地制宜。最終,固定式坡道、移動式坡道同時出現在這條街上。比如晨光飯店底商最西側拐角處及雙峪路口東北角等地修建的是固定式,坐輪椅的市民通過一個坡道能到達多家店鋪,解決了一排“七小”無障礙問題。有的門店門口空間有限,就鋪設移動式無障礙坡道,多家門店共享。記者看到,在京客隆超市底商、貿易大樓底商、輪胎廠家屬院底商,有需求的殘疾人找到工作人員,就能用上這一坡道。

值得一提的是,門頭溝的“七小”無障礙改造項目涉及的所有資金全部爲產權單位自行解決。“這80多家門店的產權單位多爲國企,我們跟產權單位一說明來意,對方沒有猶豫,立馬答應下來。對門店來說,既惠民利民,還能通過消費增加經濟效益,互利雙贏。”門頭溝區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考慮將“七小門店”的無障礙環境提升工作延伸到地處深山區的齋堂鎮,邀請專業設計人員到現場進行設計提出整改方案,鎮政府將出資全力支持。

相比之下,勁松社區的無障礙改造採取的模式稍有不同。勁松北社區住着4000多戶、9000多名居民,其中老人比例超3成,居民對完善無障礙設施,提升社區環境的呼聲很高。去年7月,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無障礙改造成爲“規定”動作,勁松街道以勁北社區爲試點,引入社會力量——願景集團,探索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有機更新,試點啓動示範項目。如今,街道在小區裏的超市、理髮店、製衣店等商店門口都裝了無障礙坡道和防滑扶手。

建議

因地制宜,探索替代方案

北京市政協委員朱良和許檳曾參與殘聯組織的無障礙環境建設調研。朱良認爲,“七小”的無障礙設施不僅是殘疾人適用,更多的是應對老齡化問題。“很多老人的需求更大,因爲小店基本都在社區裏,或在社區門口的底商,他們經常光顧。隨着社區不斷發展,在有條件的地方儘量做到無障礙化,老人杵着柺杖、坐着輪椅就能順利進入。

“七小”的無障礙工作如何推動?朱良建議,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由於每個門店的產權不同,門店門口的空間也大小不一,不一定適用統一標準的改造。“另外,改造是需要投入資金的,市級、區級、街道、社區在有資金的情況下,應該選擇人流量大的門店、有足夠空間的地方先行改造,堅持先易後難。”朱良認爲,屬地政府、殘聯也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投入更多經費用於無障礙設施,並督促相關產權單位,共同推進解決這個問題。

許檳認爲,無障礙工作涉及面廣,三年行動方案牽涉單位也較多,這是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推進的專項工作。“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要逐步完善既有公共服務設施的無障礙通行條件,但有些“七小門店”受空間場地的條件限制實施會有困難,可以通過一些提供人工或器械輔助服務進行改進,只要能爲市民帶來便利即可。”許檳表示,市民的服務感受更重要,具體形式可以因地制宜,類似“修建一個坡道,解決一排問題”的共享方式值得推廣。

另外,她認爲,北京無障礙的地方條例是2004年出臺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統籌協同機制還不完善,有待擴展完善無障礙的工作內容。

責任編輯:鄭亞鵬 SN2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