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前有王一博後有楊超越,他們在用自己的人生,刷新一代人的認知

這段時間,楊超越的熱搜越來越多。

看到這個才22歲就一本正經的女孩,內心感受頗多。

好多人都在說她作爲特殊人才被引進落戶上海是一種諷刺。

覺得她沒有什麼學問,配不上特殊人才這4個字。

36行行行出狀元,人才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之上。

22歲的楊超越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躋身企業家的行列,本身就是一部勵志劇。

說她是人才無可厚非。

楊超越的爭議,讓我想到了王一博。

這兩個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在漸漸擁有名氣之後,都面臨着讀書少的爭議。

他們讀書少,卻掙得比許多讀書多的人要多。

許多人心裏不平衡。

過去,很多人認爲讀書改變人生,讀書多掙得也會更多生活纔會更好。

抱着這樣的信仰,他們努力讀書,爲此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愛好才換來如今的人生。

隨着娛樂產業的發展,明星收入水平漸漸公開。

大家開始發現讀書多卻不如這些明星賺得多。

楊超越和王一博的出現,將一代人的認知徹底顛覆。

他們開始覺得自己過去那麼讀書卻成了笑話。

讀書不是笑話,不能接受現實才是笑話。

古代女性在家相夫教子,如今女性可以外出就業。

古代講究一夫多妻,如今卻是一夫一妻。

古代講究階級與尊卑,如今提倡民主與平等。

隨着社會的發展,觀念也會更新換代。

但不管如何變化,主流終究沒變。

讀書是助人成功的方法之一,但一個人的成功關鍵看自己。

在《創造101》的時候,楊超越還是那個什麼都不會的女孩子。

面對導師,楊超越很緊張,表演非常糟糕。

舞蹈動作不標準,打掉隊友的話筒後驚慌失措。

她沒有任何一點作爲唱跳歌手的專業素質。

看了她的表演,導師生氣地質問她爲什麼來這裏。

她哭笑不得地說,她是衝着2000元的錢和盒飯來參加節目的。

那個時候覺得她很好笑,也懷疑她是在作秀。

如今回頭看,那個時候在大家眼中的作秀,其實也有絲絲心酸。

不懂沒關係,零基礎也不怕。

不懂就問,不會就練。

經過自己的努力,她最終得到了第3名。

除了努力,一個人的成功和個人認知有關係。

隨着楊超越熱搜的增加,關於她過去的生活也漸漸走進大家的視野。

楊超越出生於江蘇鹽城大豐一個農民家庭。

家裏只有幾千的存款,你們覺得算不算富裕?

由於父母離異,楊超越的性子非常跳脫。

和許多農民家庭的女孩子一樣,家人忙於生計,無人管束。

叛逆的年齡又不愛讀書,打工或者早婚是他們不得不走的路。

沒有文化能幹什麼呢?無非就是端盤子進工廠。

楊超越做了縫紉工的工人,也做了餐廳服務員。

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女團選拔比賽,成了練習生。

練習生的日子其實不好過。

通過這些,楊超越早早看慣了人間冷暖,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懂得了社會生存法則。

楊超越是個理智、清醒、現實而真實的人。

楊超越說自己退出火箭少女是種解脫,因爲自己在舞蹈和歌唱方面確實不行。

別人問她談戀愛嗎?她說工作不好找,掙錢很重要,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始終不匹配。

22歲的女孩子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她是喫過苦的人。

說真的,我喜歡這樣的女孩子。

堅持和努力,纔是成功的關鍵。

和楊超越比起來,王一博幸運一些。

他有着比楊超越更好的家庭條件,也有着更加幸福的家庭。

不同的是,王一博小時候有父母的約束。

王一博想學街舞媽媽不同意,因爲那個時候在大家看來跳街舞的人總是不正經。

王一博很堅持,求了媽媽很久纔得到了學習街舞的機會。

得之不易倍加珍惜,再加上確實是自己喜歡的,所以他格外賣力。

生病了第一件事就是害怕不能跳舞,病好了後不分白天黑夜地練習。

許多人只看到如今光彩奪目的王一博和楊超越,卻不曾關注他們背後的付出和努力。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

沒有的成功得來容易。

一分付出一分收穫。

他們爲了一個節目經常睡不好覺喫不好飯,吊威亞熬夜更是家常便飯。

在古代,他們是戲子沒錯。

可大家的生活離不開這些娛樂項目,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少不了他們的參與。

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也是社會規律。

在人才濟濟的今天,這類在大家看來讀書少的年輕人卻能脫穎而出,自然有獨特之處。

雖然沒有在課堂上接受固有的教育,他們卻在社會上經歷過千錘百煉。

他們並非什麼都會,但他們自己卻有一技之長。

他們可能學術不精,但他們卻懂得堅持和努力。

一個人的成功終究要看自己願意爲了理想付出多少汗水。

否則就算有人拉你一把,你也只能在原地打滾。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說出你們的真實想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