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的球员时代,恰恰是中国电视大面积普及的时代,却不是电视体育大规模普及的年代。

老马最后一次亮相,则是拜仁体育台开通前一年的1994年,禁药事故让其彻底离开国际足坛的重大竞技场。

马拉多纳的光芒大多闪耀在报纸杂志上,但对比强烈的是,当体育类报纸杂志大面积普及的时候,光芒闪耀更多的却是巴蒂斯图塔。

相比于马拉多纳服用禁药,马拉多纳吸毒的事故,竟然要少于“上帝之手”的出镜率。这一明显是违背竞技规则和道德的行为,成为马拉多纳身上最大的标签。

即使是竞技数据而言,同时代拥有的球星包括普拉蒂尼,克林斯曼,佐夫,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媒体单向过滤。

因为众多英语媒体关注着马拉多纳,因为往日极少数的中国媒体只会英语,所以中国观众只能够看到马拉多纳,球王的名号在这种因素之下,往往加成无数。

就好像1994年阿根廷梦游般地出局,但同一届标赛另一重大事件却不那么惹人注意:沙特阿拉伯的奥维兰以马拉多纳方式破门,将这支亚洲球队送进了当时只有24支球队世界杯的十六强。

谁让你们说阿拉伯语呢,谁让英语媒体不重视你呢?

更为巧合的是,马拉多纳逐渐淡出竞技舞台的时候,恰恰是意大利联赛风头正劲的时候,米兰双雄的风头迅速掩盖了马拉多纳往日效力的那不勒斯,意大利的前列俱乐部阵容,放在今日几乎家家都是世界明星联队。

但帕尔玛拥有布冯、贝隆、克雷斯波这样的华丽阵容,却逐渐地被曼联与阿森纳抢占了版面,同样的原因,体育媒体只会英语,自然只会找英语的内容,意大利的老铁杆们只能够回味七姐妹,但神奇的是,马拉多纳这样的远古人物,却还在不断露脸。

如果说航母开翻,马拉多纳绝对能够算上经典人物,但把阿根廷带到0-4出局的地步,并没显得那么惹人注意。

同样,在俱乐部执教,不是降级就是连败,各种不知名的小俱乐部已经成了反面教材。

马拉多纳的国家队表演,大多只是网络平台对于几十年前的录像回放,国家队执教,却在现场显示了执教无力,与后来的西蒙尼、波切蒂诺完全无法相比。

竞技上的弱势,更难掩饰其私生活的放纵,吸毒也只是重大污点之一。

一个在电视转播都难得一见的众多球星之一,一个在世界杯上能够红牌出局的罪人,一个在世界杯晚期还会因为禁药出局,之后又出现吸毒丑闻,一个在阿根廷群星灿烂的时代被强行拔高成神,一个荣耀大多在纪录片中的失败教练。

人为地通过远古的老解说造个神,已经显得让人无比尴尬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