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病毒、數據與未來

作者:楊燕青(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2020CFV聯席祕書長)

和病毒相比,2020年的一切熱點話題都黯然失色。當全世界此起彼伏地面對指數級攀升的流行病曲線(epidemic curve),不得不擁抱因“大封鎖”而導致的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2020年以及未來的世界都徹底被改變了。

流行病學 vs 經濟學

在人類和地球漫長的互動過程中,唯一堅持不懈與人類競爭掌控權,且從未潰敗的那個“看不見的對手”,即是病毒。事實上,遠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佔領了地球。而病毒和病菌(統稱爲germ)一起,通過決定戰爭失敗或勝利、人種湮滅或延續,成爲書寫人類軍事、經濟、政治、社會和地緣歷史的關鍵變量。如今,人類DNA片段中的8%來自病毒,病毒在不同宿主之間的穿梭傳遞了基因信息,也會在人類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起致命攻擊,帶來全球性危機。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場這樣的危機,也將成爲“1918年大流感”以來最爲嚴重的全球傳染病大流行危機。從流行病學數據看,1918年1月到1920年12月的大流感導致了當時全球1/3的人口感染,全球2%的人口死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人類生命損失相較低很多。截至11月15日12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確診人數超過5388萬,死亡人數超過131萬,這意味着全球每千人中有7.1人確診,每萬人中有1.7人死亡。

而在疫情最爲嚴重的美國,截至11月15日總確診已超過1090萬,每百人中3.32人確診(考慮到檢測不足和無症狀患者的情況,實際確診比例應該更高),死亡超過24萬人,每萬人中有7.5人死亡。更令人擔憂的是,其每日新增確診過去幾周以驚人的指數形態攀升,目前已達前所未有的日新增17萬人的新紀錄。美國大選的競選集會對疫情失控負有相當責任,而大選結果依舊懸而未決,可能引發的遊行和動盪還將進一步惡化疫情傳播。

近日傳來的關於疫苗的好消息,給全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來自BioNTech和輝瑞公司的最新測試表明,其研發的mRAN疫苗有高達90%的有效率。與此同時,來自不同國家、運用3種不同疫苗方法的其他6個科學家團隊研發的疫苗正在進行第三期測試。儘管更多的關鍵問題(例如不同年齡組的有效性、免疫持續期等等)有待最近幾周的實驗結果方能得到明確答案,但以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研發成功的疫苗,這次僅用了一年就將問世,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學和科學家帶給人類的最大鼓舞。

儘管如此,2020~2021年的全球經濟仍將遭受二戰以來的最嚴重衰退。雖然疫苗進展令人鼓舞,但仍需數月方可投入使用,在整個2021年,疫苗供應將持續嚴重低於需求。而當下疫情在全球的二次暴發勢頭猛烈,多國正在進入第二次“大封鎖”。可以預期,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損失將遠低於1918年大流感,但由於全球經濟、貿易和金融系統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結,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可能和1918年大流感頗爲接近,約在5~6個百分點。2021年經濟將在2020年的極低基數上快速恢復,但由於疫苗在全世界的充足供應仍需2~3年,考慮到需求偏好改變、全球價值鏈調整、數字經濟加速和全球債務空前高企等結構性變化,全球經濟在疫情後的復甦道阻且長,潛在經濟增速能否回到疫情之前仍存很大疑問。

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醫學界和公共衛生學界經歷了極度壓力下的測試,流行病學家和經濟學家也被推到了運用模型預測未來的最前沿。在數以百計的預測模型中,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Neil Ferguson團隊的疫情模型結果給英國和美國敲響警鐘,推動兩國徹底放棄了“羣體免疫”策略的幻想(順便說起,全球範圍內唯一接近於羣體免疫策略的瑞典抗疫模式,以其高確診、高死亡率、高經濟損失的結果歸於失敗)。而經濟學家也將幾百篇論文的模型分析投入了疫情暴發和經濟封鎖的成本測度、經濟政策的效果評估、全球經濟貿易金融將面臨的衝擊和改變等課題,其中將疫情預測模型和經濟增長模型嫁接的嘗試頗爲引人注目,儘管結果未必精準,但顯然爲下一次大流行積累了寶貴的學術和應對工具。

GPS vs 藍牙

2020年的全球疫情還見證了數字經濟的全面崛起。經歷了3月的暴跌後,美國股市的繁榮和數字經濟巨頭(Bigtech)市值的狂飆互爲因果,直到最近纔出現調整。全球範圍內,線上會議、線上教育、線上娛樂等成爲工作生活“剛需”。而在中國,沒有“健康碼”,你就幾乎寸步難行。

類似健康碼這樣的數字化抗疫工具,在亞洲被證明是控制病毒傳播的有效工具;而在歐美髮達國家,雖然政府花費巨資,卻收效甚微,背後其實是各國數據治理原則和選擇權衡的不同所致。包括中國在內,亞洲各國採用的是基於GPS的中心化系統,政府擁有疫情數據,GPS自動生成個人位置數據,數字化抗疫系統得以有效地幫助社交隔離,加上封城措施及時、檢測廣泛、密切接觸者追蹤高效,以及民衆配合,疫情大多得到有效控制。

在歐美多個發達國家,蘋果谷歌前所未有開發了共同數字化平臺,各國在其上推出疫情申報和提醒社交隔離的APP。由於對數據隱私的高度關注,這些國家大多采用了非中心化的系統,且使用藍牙而非GPS。雖然下載量很大,但由於個人陽性申報比例極低,加上藍牙位置信息的有限性,最終導致這些APP的抗疫效果微乎其微。

新冠肺炎疫情終將過去,這不是人類面對的第一次大流行,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各國的抗疫結果是一組變量的函數,其中包括政策的時點和力度、政治領袖的判斷,以及民衆配合等等。而這背後又隱含了人們對生命價值(包括老人vs年輕人)和經濟價值、自由和秩序、隱私和監督等一系列組合的取捨和權衡。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不幸的危機,讓人類學到了所有該學到的經驗和教訓。希望下次大流行來臨之時,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