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名人翻車監管加碼直播行業要“變天”?

行業觀察

此次監管新政再次要求平臺必須承擔起主體責任,完成內部規範化管理,對主播的各類行爲加強日常監管,不能只負責收取各類分賬和服務費,而不承擔應有的責任。

11月23日晚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通知對網絡電商直播平臺也做出了規定,要對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完整保存審查和認證記錄,不得爲無資質、無實名、冒名登記的商家或個人開通直播帶貨服務。平臺須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定期進行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賬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

隨着電商直播的火熱,商家參與度大增,各類社會人士也紛紛加入主播行列。然而,其中或有不少參與者是抱着“賺快錢”的心態,導致直播問題不斷。無論是部分名人直播翻車,還是頻繁曝光的直播商品質量及服務問題,都會給消費者權益帶來嚴重損害。

而秀場直播的“老問題”一直存在,部分主播爲了打賞排名,採取各種方式誘導觀衆掏錢,而屢屢曝光的未成年人鉅額資金打賞主播案例,更凸顯出主播不自律與平臺不作爲的雙重危害。

就此,廣電總局的新政不僅代表了監管方對平臺管理的更細化標準和要求,也符合消費者保障自身權益的需要。

圍繞監管新政,公衆的關注點也聚焦於頭部網紅主播李佳琦、薇婭、辛有志(辛巴)以及汪涵、李雪琴等人。對於頭部主播而言,由於他們往往擁有衆多的粉絲,每場直播所帶來的銷量非常可觀。巨大的帶貨量背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商品出問題,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損害都是巨大的。

當然,頭部主播相比於腰部、尾部主播,往往有加強的商品篩選主導權,同時建立了公司,有專人負責選品、檢驗等,而數量龐大的腰部、尾部主播,缺乏以上條件和能力,更容易迫於業績考覈等壓力,售賣質量不達標商品的發生概率可能會更高。

因此,廣電總局的監管新政是對直播全行業的無差別化規範,無論你是哪個段位的主播,一旦觸犯以上問題,都要接受處罰。

就此而言,面對監管新政的到來,薇婭、辛有志等頭部主播以及腰部、尾部主播的好日子是否一去不復返?其實,從監管邏輯來看,是要規範行業發展,對於遵守規則的玩家,應該說是利好。但監管重申維護市場規則與消費者權益,這一價值內涵在包括《電子商務法》等已經實施的法律法規中早已有之,只不過此次新政再次要求平臺必須承擔起主體責任,完成內部規範化管理,對主播的各類行爲加強日常監管,不能只負責收取各類分賬和服務費,而不承擔應有的責任。

薇婭、辛有志等頭部主播也好,其他不知名主播也好,只要嚴格遵守新政規定,對選品程序嚴把關,出現質量瑕疵等問題後第一時間加以解決,給消費者應有補償,同時檢討及完善相關流程,就能將“帶貨”繼續進行下去。

不過,監管新政的效力能得以多大落實,考驗着包括廣電總局在內各個監管部門的日常管理,比如平臺自我備案或是第三方備案,實名制登記後的核驗校對難點、懲戒違法違規行爲、不作爲行爲的執法資源配套,各部門如何進一步協同執法提高效率,等等。這也需要各部門加強協調合作,推動對直播行業的監管合力。

□畢舸(財經評論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