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记忆深刻的日子。

曾经被业界称作美国上市第一人的华晨汽车集团在这一天申请破产重组了。

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华晨集团破产重组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无力偿还10亿元私募债,风光无限的华晨集团究竟怎么了?

01 华晨的崛起

华晨集团破产这件事,就像是一个亿万富翁告诉别人自己还不起1万块钱,然后只能宣布破产了。

看来曾经风光无限的华晨集团并不像其表面上表现得那么光鲜亮丽。

提及华晨集团的崛起,必须提到一个十分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此人便是仰融。

正是此人使得华晨集团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企业,而华晨的上市也使得仰融的身家暴涨,一度进入中国富豪榜的前三位。

众所周知,华晨旗下有中华、金杯、华颂三个自主品牌,尤其是金杯这一个品牌与仰融此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时仰融才进入华晨集团的时候,金杯汽车公司由于连年亏损的缘故,正在兜售自己的股票。

但是董事长赵希友越着急便越没有人买他的股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接盘侠”。

所以兜兜转转一年多的时间里,赵希友硬是没有卖出一分钱的股票。

这可把赵希友急的不行。

恰逢此时仰融突然一个救世主来到了赵希友的面前,告诉他要买下金杯全部的股票。

赵希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别提多高兴了,就这样仰融以4600万元的代价获得了金杯的大部分股票。

此时的仰融就已经有华晨在美国上市的打算了。

他先是在百慕大注册了一家名为“华晨中国”的公司,然后又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使得华晨成为金杯的最大股东。

但是有了这些条件之后,并不意味着华晨就可以在美国上市。

因为如果在美国华尔街上市,企业内的国有资本占股就不能超过50%。

仰融人如其名,对金融十分擅长,在经过一系列神奇的操作之后,金杯汽车的国有占股正好被卡在49%,完全符合在美国上市的条件。

即便是这样,当时国内的很多人还是不看好华晨能够在美国上市,都认为仰融不过是异想天开。

1992年10月,融资了7200万美元的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成为中国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企业,这样的消息自然是石破天惊。

不过仰融此人却十分镇定。

在三年之后,仰融正式接管金杯客车的管理工作。

仰融此人做事一向胸有成竹,在接管金杯客车之初就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

原来仰融让所有研发人员将注意力都放在研发低成本、造型新颖的车上。

仰融告诉所有人他要抢占中国乡镇的客车市场,与此前华晨在华尔街上市相比,仰融这次的动作可谓是十分小了。

紧接着“海狮”牌客车横空出世,这款从沈阳这个东北老工业城市走出的客车,迅速成长中国轻型客车的龙头老大。

仰融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企业家,相反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资本家。

于是仰融第一次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轿车市场,紧接着“中华轿车”应运而生。

而这正是仰融动用了6200万美元与欧美车企合作的结果,也正如他曾经所说的有足够的资本便可让全球的资源为其所用。

再后来仰融经过中间人的人介绍,接触到了想打开中国市场的宝马汽车。

于是华晨宝马这一个品牌应运而生。

2000年华晨集团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一年的它的销售收入达到了惊人的63亿元。

在国内居于汽车行业的第三位,仰融也因为华晨的突出表现获得了一系列政府颁布的荣誉。

但是之后仰融因为经济犯罪的缘故,彻底与华晨集团断绝了联系。

而他心心念念的与宝马合作也最终成为了现实。

02 危机中变革失败

且不论仰融此人人品如何,但是他对华晨集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失去了仰融的华晨,似乎在一瞬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因为此前仰融一直是以创新者的身份带领华晨行走于中国汽车市场。

在仰融之后,曾经作为他左膀右臂的苏强接手过了华晨集团,但是此人在能力与仰融相比还是有所欠缺。

而且在2002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

正当人们以为华晨会像过去一样大步前进之时,传来的消息却是华晨的利润从9亿元狂跌至4860万元。

一时间华晨内部管理层变更频繁,但是即使是这样依然没能挽回华晨的命运。

到了2005年的时候,华晨的亏损额竟然达到了32亿元。

这时候华晨需要一个像仰融一样能力挽狂澜的人物,也许是上天对华晨产生了怜悯,真的有这样一位人物出现了。

此人便是祁玉民。

一位曾在大连重工当过20多年管理层的陕北汉子。

所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祁玉民的第一把火便是为华晨争取到了7亿元的贷款,第二把火是炸掉了仰融曾经在华晨修筑的假山,以示自己变革的决心,第三把火则是大打价格战。

不过也正是由于祁玉民的价格战,华晨集团在2006年迎来了转机,这一年华晨汽车的销售量达到了20万辆。

虽然祁玉民短暂地将华晨集团从深渊中拉了回来,但是他的经营战略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便是过于追求发展的速度,而忽视自我研发。

对于技术上遇到的所有问题,祁玉民都倾向花钱请合资方解决。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便是所有技术都买买买的华晨,逐渐在国内落后于其他汽车品牌了。

华晨不重视技术研发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呢?

就拿华晨的自主品牌中华来说,至今才有五款车型。

于是乎,华晨的危机在不久之后到来了。

03 华晨破产的教训

华晨宝马在华晨中的地位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从这样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在2017年,如果将华晨宝马的业绩从华晨汽车中剔除的话,华晨竟然还亏损了8.6亿元。

可见华晨对华晨宝马的依赖之大,但是华晨集团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技术便没有与别人谈判的资本。

在不久后,宝马的合资方就要求生产、销售、管理全部归宝马公司负责。

将所有都给了别人,这就意味着华晨集团很快就会被抛弃。

果不其然这一天到来了。

2018年宝马集团趁机敲了华晨集团一竹杠,要求华晨集团同意自己在华晨宝马中的股份占比上升到75%。

处于技术弱势的华晨集团只能答应宝马的要求,或许华晨的想法是美好的。

但是十亿元债务违约的华晨,并没有等到自己强势的那一天。

当然华晨的破产也给中国无数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尤其是一些合资企业。

要想合作双方能够长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必须时刻提升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价值。

而像本土的汽车品牌必须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

从芯片到汽车,我们难道还想出现一个领域被别人卡脖子吗?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