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 桥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生产、流通、销售端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食用菌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在近日举行的2020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上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疫情的发生使多国重塑产业结构和布局,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强调和重视农业及食品自给自足,更加重视扶持本国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目前以低端的初级食用菌产品出口为主的策略将遭到严重冲击。”

回顾今年以来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情况,刘自强介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月-3月,彼时正值国内疫情高峰期,且2月初正处于春节假期,中国食用菌出口量减少15%~20%;第二阶段为4月-9月,全球疫情蔓延,中国食用菌传统出口市场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处于疫情重灾区,中国食用菌出口有所停滞,上半年的出口量预计减少30%以上;第三阶段为今年9月至未来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食用菌行业必然面对更加艰难的出口之路,今年全年食用菌产品出口量预计减少40%。

“后疫情时代”食用菌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刘自强看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必须重新思考“走出去”战略,要把简单的产品输出尽快调整成为菌种、设备、技术、管理、人才和资本输出。“要尽量在各国实现本地出菇,这样才能真正立足于国际市场。”

“食用菌产业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新抓手之一,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之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新方向之一,是实现内外循环的新驱动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会上建议,一是规避食用菌医药产业在疫情影响下大起大落的震荡式发展,加强对疫情防控期间新增应急产能消化的政策安排。二是为食用菌产业线上化转型夯实基础设施支撑,加大对5G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配套的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三是进一步增强政府的食用菌信息化治理能力,既要利用平台企业技术挖掘行业、区域数据,也要依托优势企业突破各地区、各行业平台数据的对接技术瓶颈,打通区域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破除“数据孤岛”。四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强化关于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化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法律保障,尤其是明确数据收集、使用的主体与权限,厘清信息化治理边界,推动信息化治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食用菌产业亟须加快数字化发展,产业互联网可为其赋能。”百煤云首席执行官、腾讯企点产业互联网领航专家组专家黄贵生在会上表示,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即对产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进行升级改造。具体来看,产业互联网对垂直细分产业的升级就是应用平台经济和互联网效应对传统产业供应链进行新“跨界”分工,即从“单打独斗”到“结网前行”。

“产业互联网的‘根’在供应链上,再造路径也会落到供应链的‘五流’上,即数据流、交易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黄贵生说,食用菌产业数字化虽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未来可期。

作者:魏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国际商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