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林民旺:印度這次封殺中國APP實屬突然)

11月24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突然宣佈要封殺43款中國背景的手機APP,理由是這些軟件“危害國家主權完整、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這是今年6月以來印度第四次以所謂維護國家安全爲藉口,對擁有中國背景的手機應用程序採取禁用措施。爲此,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和外交部發言人分別表示了中方的反對立場,希望印度能夠遵守市場原則和世貿組織規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印度此次的做法實屬突然,具有明顯的挑釁意味。如果說6月29日印度政府第一次宣佈禁用包括TikTok、微信、微博等59款中國應用程序是印度要就加勒萬河谷事件向中國“報復”的話,那麼此次封殺顯然就沒有任何藉口。如果說印度此次封殺仍是對中國在邊界問題上的施壓,那麼只能說明印度不僅沒有認識到中國的變化,更是嚴重低估了中國在領土邊界問題上的決心。

2020年中印關係的整體惡化,究其原因還是印度的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而在中印邊境衝突以後, 印度採取的做法是不斷將兩國存在的問題由邊界問題擴展到幾乎所有領域,以掩護在邊界上的小步“蠶食”。爲此,印度不僅在邊境上打破已有行爲規則,而且將邊界問題解決作爲中印關係重回正軌的前提。除了不斷在經貿投資領域對中國設限打擊,大搞“反華”宣傳造勢,還同美日澳積極推進防務合作,推進以中國爲遏制目標的“印太戰略”。

印度的做法顯然違背了中印關係發展的基礎和歷史經驗。1962年中印因爲邊界問題發生戰爭,此後雙方關係長時間處在敵對和凍結的狀態。直至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印度開始將邊界問題與發展兩國關係相脫鉤,才實現了兩國關係的整體發展。甚至,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時,仍然表示堅持“雙方願以積極態度解決突出分歧,包括在邊界問題上的分歧。上述分歧不應阻礙雙邊關係的持續發展”。然而,如今的印度卻自認爲中美戰略競爭給了印度“強硬”的底氣。

對中國來說,邊界問題不是中印關係的全部內容,兩國要把邊界分歧放在兩國關係的適當位置。中國已經多次表達立場,儘管邊境出現緊張局勢,但是“中方對中印關係的基本判斷沒有變”、中印關係不存在“重置”問題、“中國對印度基本政策沒有變化”。而印度對中國採取的“非理性”做法,只能使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更加堅定。

封殺中國的APP似乎已經被印度政府視爲一種戰術上的“高明”之舉,通過不斷的高調“反華”姿態,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政府不僅沒有受到新冠疫情連累,反而在地方邦選舉中不斷獲勝。但是,它也應該看到,對希望到印度發展和投資的中國企業而言,這已經造成了長久性傷害。從2017年的洞朗對峙到來路不明的《敵國財產法》再到今年持續緊張的邊境局勢,給中國企業和資本打上一劑“清醒藥”,讓它們真正認識到,印度並不是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看上去很美好”的印度市場並不可愛,以及那個貌似銳志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印度領導人其實要搞的是“進口替代”的經濟路線。長遠來講,這個代價對印度是更沉重的。(作者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netease 本文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