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患病率高达51.6%。不仅如此,我国低骨量人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也人数众多,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也达到了32.9%。

这是因为雌激素本身具有促进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骨量会自然流失。50~60 岁时,大多数女性会迎来绝经期。在此期间,女性的卵巢功能将明显减退,雌激素水平亦随之急剧下降。而骨骼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骨量流失就会加快,这也使得大部分妇女在进入绝经期后,容易遭受骨质疏松的威胁。

1、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从年轻时开始:

30岁以后,我们身体的骨骼钙流失的程度就会逐渐高于吸收的程度,也就是说人体的钙质会逐渐的减少。如果30岁之前没有储存足够的钙,30岁之后又没有及时补充足够多的钙,那么骨质的流失会越老越多,引起骨质疏松,直到骨骼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发生骨折。

所以年轻时就要注重补钙是为了提高骨骼中钙的存量,为中老年时期钙流失提前做好储备,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

2、仅仅补钙是不够的

经过大量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确保摄入800毫克的钙成分,妇女或中年群体每天应摄入1000毫克钙成分为最佳。可以适当地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奶制品、坚果类、豆类、虾蟹、鱼类等。

如果摄入量不足,可适当地补充钙制剂,这也是改善机体内钙营养状态的有效措施。

但是有的时候钙虽然补上了,但是却补不到骨骼上。这是因为吸收和沉积这两个步骤没有做好。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不然吃再多的钙片都没有用。

维生素D可以通过户外运动晒太阳来促进合成,也可以服用维生素D制剂。

促进钙沉积:

维生素K2能激活成骨细胞分泌的初级骨钙素,活化的骨钙素能引钙入骨,从而使得钙盐沉积,促进骨矿化。

维生素K2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发酵豆类、肝脏类和奶酪,也可以吃一些维生素K2补充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