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本号的隋唐之际系列文章,小编带您看看隋唐交替时的风起云涌,和隋唐英雄的人才辈出。

我们曾经说过高丽人利用气候变化,通过步步为营的钉钉子的模式,在隋未统一中国之时,逐步蚕食辽东。再加上后来又与突厥书信来往,极有联手突厥对付隋朝的可能,而且又多次对隋不敬,这让杨广(隋炀帝)大为光火。以杨广的个性,忍气吞声是不可能的,于是有了第一次东征高丽。

一征高丽,一开始并不顺利,一个小小的辽东城困住了庞大的隋朝军队,城堡险要,仰攻不易,有力用不上。

不过,杨广可也不是饭桶,随隋文帝杨坚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过程,杨广还是很受益的。杨广就采用一个新的策略那就是水陆并进,直取高丽的首都平壤。

这一招,不可谓不厉害,如果顺利,拿下高丽不在话下。

为此,杨广将隋军一分为二,号称百万,水陆并进。那么当时一征高丽的隋军到底有没有百万呢?

答案是没有,百万估计更多的是壮壮声势的一种说法而已,其实也不奇怪,在三国时期很多大军都是号称百万的,如果将这些军队加起来你会发现比三国时所有的户籍人口都多(三国时的统计,魏蜀吴的户籍人口加起来不足一千万),显然是不可能的。

杨广将陆路进攻的军队分为九军,由宇文述等人率领,经过史书考证,加起来大约就是三十到三十五万左右。走海路的水军有来护儿(隋唐英雄出场第一位)率领,那么走水路的水军到底有多少?史书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是有“分江淮南兵”给来护儿的记载,再具体点就是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弓弩手约三万,执短矛和盾牌的士兵三万人,这就是来护儿水路军队的主要军队组成。除去水手一万,战斗部队大概是六万左右。

综合来看,隋炀帝一征高丽的总兵力也就是四十万左右。虽然比号称的百万来说差远了,但是对比高丽,也是具有压倒性优势。不过陆路军队虽多,却远没有水路军队表现的抢眼。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曾经讨论过,高丽蚕食辽东,在中原过辽东到高丽的陆路必经之地上如同钉钉子一样修筑了无数个堡垒,这些堡垒相互拱卫,地势险要,拿下绝非易事。所以隋炀帝的陆路大军虽多,却要一个个拔钉子,十分艰难,进军速度很慢。而来护儿的水路就不同了,本身绕了近路,而高丽并没有相应的海上水军,根本遇不到什么抵抗。

水路军队出奇不易,早早就登陆直插高丽的心脏平壤,而此时的陆路军队还在一个个钉子慢慢的在拔。

六万水路军队虽然不多,但是贵在出其不意,再加上隋军战斗力非常强悍,在平壤郊外大破高丽大军。一征高丽已经胜利在望,然而轻敌和骄傲往往是每个将军在胜利来临之际所犯最多的错误。来护儿不听副将周法尚,执意率兵追击。

本文是历史魏来独家原创,抄袭必究!

来护儿这人勇不勇?非常勇,不勇也不会成为后来隋唐英雄中响当当的人物。副将周法尚劝来护儿,等陆路大军到了,再进行追击,彻底歼灭高丽军队。来护儿却觉得,自己首战就大败高丽大军,平壤的高丽主力不过如此,就率精兵四万进行追击。

高丽人也不是什么都不行,他们有他们的谋略,郊外干不过隋军,好,那就在平壤城的巷战让你尝尝厉害。

来护儿追击一路进了平壤城内,看没什么抵抗,就有点飘了,纵容军队抢掠,全然没有做好防范的准备。在罗郑遂空寺内,高丽国王的弟弟高建元率五百死士埋伏,待隋军过来,突然杀出。隋军数量遂虽然有数万,但是一是骄傲松懈,二是巷战难以展开,并占不到便宜,面对突然的袭击,竟然被高丽人追着打,数万人马只逃出平壤城数千人。眼看胜利在望,却功亏一篑,可惜可惜。幸好,周法尚没有进城追击,避免了来护儿这一路水军的全军覆没。

两个字“轻敌”!

那么陆路的三十万大军呢?很不幸,比水路军队的问题更多。

先是隋朝的规定自缚手脚,后来也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轻敌!

隋朝的什么规定呢?士兵“遗弃米粟者斩”。当时的辽东地区,沼泽遍布,隋朝想要从中原靠骡马补给军队很困难,怎么办呢?每个出征的士兵自己背。根据后来的考证,当时征高丽的隋军,身上武器铠甲再加上粮食,大约要负重一百多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很多士兵不堪重负,但是隋朝有规定“遗弃米粟者斩”,兵士没办法,只好把粮食埋在自己的宿营地,需要转移时再跑回去挖出来。如此一来,就拖累了隋军进军和打仗的脚步。

即使如此,陆路的三十多万大军还是赶到了鸭绿江岸边。高丽派乙支文德来诈降,隋炀帝都明确要求隋军杀了乙支文德,可是陆路大军最终还是放了乙支文德,说到底还是轻敌,认为大兵压境,过了辽东,高丽唾手可得了。

然而事与愿违,水路军队因为轻敌已经崩溃,陆路大军依然无法拿下。隋炀帝两路大军,本身已经胜利在望了(主要是水路军队),然而由于军队将领的轻敌,最终没能拿下高丽。

一征高丽失败,然而为了一征高丽,隋朝强令大批民夫在短时间造船大量,病死累死的民夫不计其数,民生沸腾,也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