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市场最真实的声音!订阅《首席经济学家》杂志全年刊更享优惠,请关注微信公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汪涛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三季度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

一季度疫情给中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带来空前冲击;在那之后,官方数据显示城镇调查失业率大幅下降、农民工就业明显改善。UBS Evidence Lab近期开展的中国360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41%的企业招聘岗位的数量较二季度有所上升,44%的企业预计四季度招聘岗位数量会较三季度有所增加。我们估算的未复工或失业的人数在二季度已大幅下降,近几个月可能进一步恢复正常。

但复苏尚未结束

三季度,劳动力市场调查的受访企业表示,招聘员工数量仅达其用工需求的三分之二;而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则显示,今年下半年企业人员配置方面的开支位列其各项开支中排名较后位置。服务业就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但三季度有明显好转,受访企业对行业形势的预期也更为乐观。

明年劳动力市场有望进一步改善,并提振消费

我们预计随着国内经济活动进一步回暖、出口保持稳健,明年劳动力市场有望进一步改善,并支撑明年实际消费增长近9%。如果疫苗进展快于预期,则我们认为消费性服务业和相关就业的恢复也可能好于市场预期(参见2021年中国宏观预测情景分析)。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给国内经济和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此前,我们估算了一季度末劳动力市场所受的影响,并随后通过UBS Evidence Lab中国消费者问卷来跟踪了上半年消费和就业的恢复情况。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以控制,经济活动基本恢复,劳动力市场也进一步改善。目前劳动力市场恢复到什么程度,未来会怎样演进?最新一期针对518位企业高管开展的UBS Evidence Lab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以及针对209名负责各自企业招聘的高管所开展的劳动力市场调查,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线索。

调查显示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

劳动力市场在一季度受到较大冲击,之后已逐步恢复。9月底进行的最新一期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有12%的企业裁员、26%的企业降薪。同时,认为招聘难度大的企业占比是往期调查的最低值。中国劳动力市场调查中,疫情导致裁员的企业占比更高一些(32%)。不过,截至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中的所有受访企业均已复工。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三季度有41%的企业招聘岗位数量较二季度有所上升,44%的企业预计四季度招聘岗位数量会较三季度上升,同时35%的企业预计用工成本会有所增加。此外,33%的受访企业表示三季度月均工资较上季度有所增长,而表示工资下降的企业占比仅为11%,表明企业仍在人才市场上展开竞争。

调查显示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尚未结束。中国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截至三季度,受访企业招聘员工数量仅占用工需求的三分之二,表明劳动力市场还有进一步复苏的空间。在企业家问卷调查中,受访企业今年下半年人员配置方面的开支在其各项开支中排名较后位置,并有18%的企业如果要削减成本可能会裁员。不过,随着业务订单回升、企业营收修复,这些计划可能会有所改变。

宏观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比较类似

官方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正逐步好转,不过相关数据可能未充分反映就业市场的波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的6.2%高位逐步回落、10月降至5.3%,但仍比去年同期高20个基点。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就业人员规模比1月份下降6%以上。不过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1280万。三季末,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也回升至1.8亿人,比二季末增加了200万人、比一季度末增加5700万人,但仍比去年同期减少400万人(同比下降2.1%)。

我们的估算显示二季度劳动力市场反弹幅度最为明显,之后稳步复苏。我们通过行业层面和官方数据估算,3月末在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中(部分服务业、工业和建筑业)未复工或者失业的人数可能达到了7000-8000万人(参见《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影响几何?》)。到4月末,这个数字下降到3000-4000万,5月末进一步降至2000万左右(图表4)。之后可能由于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常态,官方没有再公布更多复工率数据,因此我们也未能更新估算。不过,统计局公布的在职未上班的人员数据也与我们的估算大致相符:3月有18.3%的城镇就业人员在职未上班(相当于7600万人),5月下降到了1.2%,6月进一步降至0.8%(500万人以下)。

我们跟踪的其他劳动力市场指标也显示近几个月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例如,一季度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比例大幅上升,可能反映了一季度数百万人不能返城复工造成的劳动力供给短缺,之后回落到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外出农民工的月均工资同比增速(可能是衡量边际劳动力成本的最佳指标)也在三季度转正、达到为 2%。此外,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从4月的6.4%降至8月的5.4%,9月进一步回落。9月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的调查失业率也小幅下滑,不过仍比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

服务业的复苏尤为关键

服务业就业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但在逐步恢复。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39%的服务业企业表示今年三季度招聘岗位数量同比有所下降,占比高于制造业和建筑业。同时,43%的服务业企业表示招聘岗位数量较二季度有所上升,占比同样高于其他行业。调查同时也反映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恢复要快于服务业。上述两个行业增加招聘岗位主要来自由于业务订单增或业务线扩张、占比明显高于服务业。对于服务业而言,增加招聘主要是因为经营逐步恢复常态、对行业形势预期更为乐观。朝前看,服务业企业四季度招聘的意愿也最强,有91%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四季度招聘岗位的数量会有所增加或保持不变。

2021年劳动力市场有望进一步改善

劳动力市场有望继续好转。鉴于出口和工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健、消费可能进一步复苏,整体经济有望进一步回暖,支持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疫情持续受控(活动限制不再进一步收紧)、消费者信心逐步回升也都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恢复。如果新冠肺炎疫苗顺利上市,也可以加快劳动力市场的恢复速度。我们预计未来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实现中个位数的同比增长、明年一季度在低基数的推动下大幅反弹,明年全年中国实际消费增速有望接近9%。

我们的预测所面临的风险。近期欧洲出台了新一轮的封锁措施、同时冬季可能还会进一步限制出行,这可能会令中国的出口和相关就业承压。对国内而言,明年2月春节前后居民对外出旅游和消费的态度可能依然偏谨慎,这可能也会抑制服务业及相关就业的反弹幅度。另一方面,如果疫苗进展快于预期,那么消费性服务业和相关就业的恢复速度可能快于预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