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精足不思淫”,下半句更有道理,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文/观心通史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沉淀,中国古代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知识,使得我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少走许多弯路。而民间俗语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古代,知识普及率不是特别高,先人们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将毕生总结的经验编成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民间俗语,让后人口口相传,谨记先人忠告。由于是民间文化,所以很多俗语听起来非常接地气、甚至有点粗俗,但是却饱含道理。

像“瑞雪兆丰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人怕私,地怕荒”等俗语。都是些比较贴近生活,并且对生活的非常有帮助的忠言警句。古人常说:“精足不思淫”,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半句非常有道理,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在古代,不论是生活条件还是科技水平都远不如现在发达,虽然古代人的生活条件和科技水平很落后,但是思想却很先进。古人特别注重养生,讲究“治未病”,什么是“治未病”呢?就是通过养生活动,来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

现在有很多的人认为,到健身房办张卡,练一身肌肉,就是达到健康状态了。古人则不这么认为,古人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讲究“养神”,“精足不思淫”就是说的“养神”。这个“精”不是精子的精,而是人身体里的那股“精气”。

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精气”组成的,“精气”对人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评价人时,如果他无精打采、病病殃殃的,会说他“精气不足”;相反,如果他自信满满、神采飞扬,古人会说他“精气十足”。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妖魔鬼怪都是在夜里靠吸食人的“精气”,来达到修炼成精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的写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精气”的重要性。“精足不思淫”是人如果精气十足,就不会每天想着男女之事。

当人的精气十足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精气,生活要自律,作息要规律,保持住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过多透支自己的身体,这样很容易使自己变得萎靡不振,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应把良好的精神状态用到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上,这样才能变得更好。

俗语的下半句也非常有道理,但是普通人很难做到。下半句是“气足不思食”,这个“气”是人的气血,意思是人在气血饱满时,就不会贪恋食物。古人认为,人在气血充足的时候,能够强身健体,这个“气”可以在身体中,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健康长寿。

“辟谷”是古人的一种养生方式,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很多修道之人经常通过闭关“辟谷”来提升自己。“辟谷”并不是绝食,而是用药食代替吃五谷杂粮,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断食,这是一套非常系统的科学养生方法。

“不吃饭”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当大多数人面对垂涎欲滴的美食时,都很难管住自己的嘴巴,甚至还会劝自己“就吃这一次了”。所以辟谷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相反,人们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人们的肥胖率越来越高,这都是管不住嘴的后果,人过于贪吃会损耗自己的气血,直接影响健康,这也是为什么肥胖的人大多都患有各种疾病。当人身体中的“精气”十足时,是不会经常感觉饥饿的,更不会对美食产生贪欲。所以为了我们能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谨记古人的劝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