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这一段出自于《三国志·魏志·张辽传》,其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语,那就是圣旨。

这一特殊存在,在封建王朝时期拥有着独特的地位,一般而言它有两个概念,一个代指帝王的意志和命令,另一个则是指孔老夫子的圣人之言。

在一般情况下,这一特殊存在往往代指皇帝的命令,也就是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太监手拿圣旨宣读皇帝命令,或奖赏或惩罚都带,有着至高无上的命令性。

因此在古代社会甚至拥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若是能将之传于世,那么在现代社会肯定是价值连城。在如今社会也的确有人保留着这一存在,有名陕西老人家中便存放着祖传的九道圣旨。也因老人持有祖祖辈辈传承这九道圣旨的观念,所以他拒绝上交。不过可惜的是,被博物馆借去,弄丢了两道。那么那两道圣旨是如何弄丢的呢?后来博物馆又赔了多少?

一、圣旨的讲究

所谓的圣旨就是指古代君主所下达的命令或者发表的言论,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既是君王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君主权威的一个象征。在封建时代,一旦圣旨下达命令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否则将是谋反。

且根据史书记载,圣旨也分官员的品级,会采用不同的轴柄质地一般来说分为5品,其中上上品为一品,采用玉轴。二品稍次之,为黑犀牛角粥。三品为贴金轴,也上得了台面。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已经落入下乘

因此古代的圣旨颁发,也会根据传授圣旨的对象而选定等级,上不了台面的人连圣旨的规格都会降低很多。

此外圣旨还讲究颜色的等级,颜色越丰富,而代表着受赠官员的等级越高,反之,则说明对方等级不入流。

除此以外,圣旨既然拥有神圣性,那么就必然要防备别人伪造圣旨。因此古代的圣旨两端都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一般而言,这防伪标志极为难得,一般非内宫成员绝对无法伪造,而且还有法律的约束,这一切都确保了圣旨的防伪性。

二、圣旨的内容

对于圣旨的内容,相信有很多人都会知道内容的第1句,那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过很多人对于这句话的读法,可能会陷入到误区之中,大部分时候人们都是连起来读,这其实是一种比较错误的读法。

在目前公布的很多诏书中,一般的规范都是,开篇提到奉天承运,紧接着顶格再接皇帝敕曰,再接后面的内容。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讲究呢?

所谓的奉天,史学家一般认为,此来自于《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中的,“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而承运之由来,则是来自于邹衍的五德始终说,这位老夫子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要配置五德,历代王朝必取其中一德。所以才有承运一说。

因此奉天承运皇帝,其实就是讲的是奉上天之命而成世运之道的皇帝,由他下达的诏书,然后接着表达下面的内容。

后来,朱元璋明确规定,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读法,是先有奉天承运皇帝,紧接着再有后面的诏曰,因此,自明代以后,所有的皇帝诏书都按照此类读法。不过朱元璋以前,历朝诏书与此不同。

三、圣旨的价值

一般来说,圣旨在当场绝对是一个神圣的东西,因为这代表着皇帝的荣誉。而且由于圣旨上有着皇帝的神圣性,因此任何人不得侮辱破坏,甚至哪怕是惩罚性的圣旨,也必须要好好保存。因此在封建王朝时期,圣旨绝对是价值连城的,是不可以用买卖来交易的。

不过由于中国历代王朝更迭非常频繁,所以当朝非常有价值的圣旨,在换了一个王朝以后,这些东西都变成了催命符。因此一般来说,历史上很难保存真正的古老的圣旨,都会伴随着改朝换代而将之摧毁。因此更换王朝以后,圣旨的价值变得一文不值。

但到了现代社会,甚至成为了一个很有趣的古董。因为这不仅是封建皇权的体现,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揭露,当年的皇家规格,因此在现代社会也是价值连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历史研究价值。

那么在现代社会有没有人保存这种宝物呢?有一位老人就收藏了9道圣旨。

四、祖辈的遗产

家中收藏圣旨的老人名字叫做张振华,他家祖上曾经受尽了皇上的恩宠,连续得到了15道圣旨。而这15道圣旨之中,连续有6道是对于这家人的奖赏,另外还得到了8块皇帝亲笔题写的牌匾。

不过由于岁月变迁,而且像圣旨这类东西很难保存,因此当年的15道圣旨失去了6道,不过庆幸的是到现在还保留了九道圣旨。这些圣旨可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文物。

当时消息一传出来,就有很多的学者亲自跑到老人的家里,想亲自看一看圣旨。老人对此是来者不拒,不过对于学者所提到的上交给国家博物馆,老人对此表示拒绝。因为在他看来,这是自己的家族遗产,是曾经属于祖宗的文物,不愿意上交给国家。

对于老人的这一坚持,博物馆成员也没办法,但是他们却最终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能够将这些圣旨放在淮安清晏园里面展览。老人也不好拒绝,于是就同意展览可以,但只能展览两个月的时间。

于是2002年12月,张振华应淮安清晏园邀请,携九道圣旨到该园亮相并展出。

五、消失的圣旨

按理来说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我们这些普通民众也可以一睹圣旨的真容。不过可惜的是,2003年2月25日下午,展览还是出现了问题,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结果发现圣旨少了两道。老人对此十分的气愤,于是立刻寻求警察帮助。

警察来了以后,立刻展开了全方面的调查,但可惜的是来来回回搜查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圣旨的下落。老人非常生气,因此直接一纸诉状状告博物馆,这件事情在当时惹得轰轰烈烈,因为这毕竟是非常难得的文物,就这么失踪了,实在是让人心酸。

不过最终也没能找出宝物的下落,而经过反复的审核,最终判定双方都有责任,只是让博物馆给张振华赔偿了18万元。这件事情对张正华的刺激很大,他每天都非常的痛心那些遗失的圣旨。周围的群众也在努力的帮忙,希望能找寻曾经的遗产。毕竟这都是历史的见证,这也是曾经皇帝的私密,可不能就这么糟蹋了。

不过当年的疑案还是一直到如今成为遗憾,文物也最终没有再找回来,可谓是让人心痛。

结语

在封建时代强调皇权至高无上,所以皇帝的很多东西都带有神圣色彩,特别是这个圣旨,可以说是专属于皇帝的权威。一道命令可以调动天下三军,甚至一道命令可以让百万人头落地。因此圣旨的价值,那可是不言而喻,绝对可以算作是中华历史上的珍品,比那些如景德镇的瓷器,或者曾经的某些玉佩比较起来,可能价值还高一些。

但是老人的经历也如同一个大教训,告诉我们文物保存的不容易,这些圣旨本来在历代王朝中就因为改朝换代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损失,好不容易在近现代没有更换封建王朝而保留了一些珍品。我们这些后人应该更好的爱护这些文物,把他们留传下来,而不要对其进行破坏。因此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了解认识历史,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