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汪亞)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爲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主動作爲,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它構成了“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和突出特色,也爲我們展望2035年更長遠的發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領。

構建完整內需體系 發揮好改革關鍵一招的作用

張佔斌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爲我們戰略基點,構建一個完整的內需體系。要發揮好改革關鍵一招的作用,把實施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發揮好“中國製造+中國消費”這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具體來看,主要有四方面工作重點,一是夯實國內循環體系的體制基礎,相應的制度建設和改革措施必須先行。二是暢通國民經濟整個循環體系的血脈,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三是優化整個國內循環體系的空間佈局,實現各類要素在國內各區域間的自由流動。四是築牢國內循環體系的產業根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

優化制度和營商環境 提升國際循環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張佔斌指出,提升國際循環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下一步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推動放管服改革,吸引國際資源來國內投資發展。要把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的改革做法在全國更大範圍地推廣和複製,以便於將改革成果確定下來。

“要想辦法通過一些制度的創新來推動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制度創新來促進商品、資金、技術、人員在更大範圍內流動,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張佔斌說,還要想辦法推動建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機制,完善涉外的經貿法律和規則體系,防範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產業風險和法律風險。

內外兼修 以“雙循環”暢通國民經濟血脈

“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互配合、融合發展的循環體制,只有建立這個循環體制,我們整個國民經濟的血脈纔是暢通的。”張佔斌表示,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

如何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張佔斌認爲,要強化國內外產業鏈的關聯和互動,形成以國內產業鏈爲基礎,努力向國外中高端產業鏈延伸,內外兼顧的國內國外產業鏈新佈局。要防止兩個循環生態體系的脫鉤,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要協調,增強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黏合度。還要推動在關鍵領域的進口替代,想辦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突破“卡脖子”的問題,“科技創新要上去,這一點非常關鍵,這對於我們將來在世界舞臺上搶佔產業的制高點、經濟的制高點極其重要。”

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讀懂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信號,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新華網傾力打造的《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系列網絡視頻雲課隆重登場。節目通過邀請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緊扣五中全會精神要義,結合各自研究領域,以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給網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