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皇權,從一介武將搖身變爲皇帝。由於黃袍加身來得太容易,他自然對擁兵自重的武將勢力尤爲忌憚,便杯酒釋兵權,絕了武將的覬覦之心。

於是,“重文抑武”成了宋朝的基本國策,將才的地位一降再降,完全成了文人的配角。

仁宗時的一代名將狄青,雖然戰功赫赫,官至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但其一生坎坷艱難、倍受鄙夷、抑鬱而終,被“重文抑武”深深印上了一個個烙印。

01

、臉上刺字視同囚犯

《水滸傳》裏宋江、林沖、武松等人,因犯罪被髮配時,都要在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炭,成爲永久性的罪犯標誌,被叫作“賊配軍”。

但是,刺字並不是犯人的專屬,在極其看不起武人的宋朝,規定士兵也要像犯人那樣,在臉上刺字,防止他們逃跑。

狄青小小年紀便投身行伍,做了一名小卒,臉上當然也要被刺字,而且這個印跡要陪伴他一生。

後來,狄青因戰功顯赫做了官,他臉上的刺字在官員中顯得格外扎眼。宋仁宗曾示意讓他敷藥祛除刺字,這可是莫大的恩典,狄青卻拒絕了。

理由是,皇帝因戰功而提拔他,沒有受出身的影響,臉上的刺字便是很好的說明,他願意留下字跡,以此激勵更多的士兵多立戰功。

02

、官至樞密使仍受文人鄙夷

仁宗年間,西夏與北宋分庭抗禮,爆發了大規模的宋夏之戰,狄青作爲小卒在戰爭中脫穎而出。

每次參戰,狄青都不懼死亡,在千軍萬馬中所向披靡,身上光被箭射中就有八次。由於屢立戰功,狄青一路升遷,成爲知名大將。

又逢南方儂氏部族首領儂智高武裝反宋,建立“大南國”,勢力不斷向北擴張,北宋調兵遣將進行圍剿,卻屢戰屢敗。

狄青主動請纓,帶兵出擊。一場遷延了一年多的戰事,狄青不到一個月就平息了。

狄青因此由樞密副使任至樞密使,雖然任命也遭非議,但畢竟到了武官的最高位置,而且是仁宗時期二十九個樞密使中,唯一一個武將出身。

中書門下和樞密院,是北宋最高的文官和武官機構,都直接爲皇帝服務。按說應該平起平坐,甚至戰時武官威望更高,但事實恰恰相反。

北宋士卒的地位很低,被人貶稱爲“赤老”。“赤老”出身的狄青雖然是名聲赫赫的朝廷命官,但仍被人看不起,甚至有人嘲笑他爲“赤樞”,還戲謔他臉上有刺字,叫他“斑兒”。

號稱賢相的韓琦,是賞識狄青的伯樂之一,狄青對韓琦也是極爲尊敬,禮數有加。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有修養的名相,竟然當衆羞辱狄青。

據宋人筆記載,狄青的舊部下焦用,因爲被舉報剋扣軍餉,被韓琦抓捕待處決。狄青得知後,跑去給焦用求情,聲稱“焦用有軍功,好兒”。韓琦聽後卻不屑一顧,反道:“狀元纔是好兒,焦用是什麼東西!”結果,韓琦當着狄青的面殺死了焦用。

其實,這與韓琦的品德無關,看不起武將,以狀元爲榮,是北宋士大夫羣體絲毫不容置疑的共識。在他們眼裏,武將和士兵無論打過多少仗,立過多少功,都無用,只有狀元纔是英雄。

殺焦用,是殺雞給猴看,公開宣告對軍功的不屑,對武將的鄙棄,彰顯文臣對武將生殺予奪的權力不可動搖。

一切被嘲諷、鄙夷的根源,都是因爲狄青缺了一張進士的文憑。

03

、在百姓和士兵中的威望成了致命的打擊

被士大夫羣體看不起,在普通老百姓和士兵眼裏,狄青裏卻崇高、偉大得了不得。

老百姓常常讚頌狄青的武才,以能夠目睹狄青爲榮。狄青出門,常常被京師的百姓團聚觀之,以致於道路擁堵不能通行。

出身低微卻身居高位,狄青更是士兵們的驕傲,他們把狄青視作英雄,嘖嘖對外誇耀。

狄青如此高的人氣,嚴重影響了北宋“重文輕武”的氛圍,龐大的士大夫羣體集體視狄青爲敵。於是,流言蜚語應運而生,各種猜忌、誹謗如旋風般席捲而來。

仁宗的案頭,多了一個又一個罷免狄青的請求。理由大致相同,狄青過高的威望已經威脅到了朝廷的安全,應及時消除隱患,避免第二個“黃袍加身”的人出現。

一代文豪歐陽修甚至說,當年的水災是上天因狄青任官而顯現的徵兆。

當仁宗提出疑問,說狄青是忠臣時,宰相文彥博直言反駁道:“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意思是,趙匡胤在周世宗柴榮在世時,也是忠臣,哪裏有半點竄位的跡象,最後還不是陳橋兵變了嗎!

此言駁得仁宗啞口無言,狄青被罷樞密使官職,放任到陳州做官,朝廷仍不放過他,每月兩次派人前來撫問,明爲撫問,實爲監視。

流言誹謗已讓狄青不堪重負,每月例行的監視更讓他惶惶不可終日。放任不到半年,狄青便抑鬱而終。

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敵人的兵刃下,卻倒在了文人的猜忌、排擠、迫害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