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金生

正統十四年(1449)八月二十二日,也先帶着英宗由大同北行,一路過貓兒莊、威寧海子、柳源縣、黑河、八寶山、九十九個海子,八月二十八日,他們到達也先暫時駐兵的大營,其位置大約在今呼和浩特以北大青山的山前山後。九月十六日,錦衣衛指揮同知季鐸奉皇太后之命,帶了禦寒衣物,來到瓦剌軍營慰問被俘的英宗,報告郕王已經即位,長子也已立爲太子。朱祁鎮聽聞後,命袁彬寫了三封回信,叫季鐸帶回。一封信給朱祁鈺,表示“禪位於郕王”;另一封信向太后請安;第三封信告誡文武百官,必須顯示實力,斷絕瓦剌南下擴張的念想。

十月初,也先糾合各部,捲土重來,目標直指北京。在叛閹喜寧的策劃下,也先還是決定充分利用手中的這枚奇貨,仍舊是挾制着朱祁鎮叫門。當然,也先在得知明朝另立新君的消息後,十分懊惱,朱祁鎮變成了太上皇,對明王朝要挾的作用還會有多大呢?九月十七日到斷頭山,二十二日又向北行進,走了兩天,也先突然命令大軍向南急行,每天五更時分起營,終日奔突,風馳電掣般地急行軍,到天黑時才停住安營。此次南行,異常迅速,只用了五天時間就抵達大同城下。朱祁鎮這個沒喫過一天苦的昔日天子,跟隨也先的部隊行軍,上下山坂,涉水溪澗,喫盡苦頭。

國曆圖片劇《土木之變·夜不收救主》

十月七日,也先擁祁鎮到大同東門,事先已知道明朝另立新君,所以,當也先親至城下,進行要挾時,這次朱祁鎮也知道自己即使叫開了門,被放還的機會也不大,自己生命暫時也沒有什麼危險,所以也就留了一個心眼,藉機暗示守將不要開門。見大同難以拿下,也先便挾英宗嚮明腹地挺進。九日,瓦剌騎兵至廣昌(今河北淶源),直撲紫荊關,破關而入,過易州、良鄉,兵至北京城下。

也先進抵北京城下,把朱祁鎮放置在德勝門外空房內,繼續以其作爲人質來要挾明朝君臣。于謙組織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勝利,挫敗了也先妄想輕取京師的美夢。在北京保衛戰中落敗的瓦剌再度裹挾着朱祁鎮由良鄉西去,“幾番回首望京華”,一路“乘馬踏雪行”。瓦剌軍一路受到明軍追殺,時值農曆十月下旬,塞外連日大雪飛揚,天氣十分寒冷,山高路滑,英宗在寒風中,渾身蕭瑟,抖作一團。隨身服侍的哈銘看到他可憐,向伯顏帖木兒討來一輛敕勒車,套上一頭駱駝,代替坐騎,行軍時讓他坐在車內,找來一個貓皮褥子,既用來墊坐,又用來遮寒。

在敗退的途中,喜寧向也先建議,賺下西安,擁立英宗爲傀儡皇帝,與北京政權對立,再徐徐向東或向南發展。喜寧勸朱祁鎮說:“如今北京已經立了新皇上,您的大明天子的位置被別人佔據,不如請也先帶領人馬和您同去甘州,令劉、馬太監以及毛忠都督等人接駕,奪取整個陝西,您再登皇位,去奪取南京。”喜寧走以後,哈銘對英宗說:“陝西去不得。眼下天氣寒冷,路途遙遠,騎在馬上非凍壞頭臉手腳不可;就是千辛萬苦地到了那裏,他們也未必肯出城迎接您。”英宗沒有接受喜寧的方案,也先也失去了興趣。他們一路經易州(今河北易縣)、紫荊關、渾河、蔚州(今河北蔚縣)、順聖川(今河北陽原縣東北)、陽和後口(今山西陽高縣西北)、貓兒莊(今內蒙古豐鎮市隆盛莊鎮大莊科北),出邊牆,沿威寧海子東岸行,於十一月十六日,明英宗在瓦剌裹挾下最終來到了瓦剌老營,真正開始了草原遊牧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