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庄皇太后归天之后,康熙皇帝并没有将她立即下葬,而是选择将祖母孝庄皇太后先暂时放在了清东陵外的“暂安奉殿”里,这一放足足高达37年。很多人第一时间会将康熙皇帝的这种举动归结到不孝顺这三个字上,不过事实背后的真相正相反,正是康熙皇帝太孝顺,他才足足把自己祖母的尸体存放了高达37年之久。

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康熙皇帝自己所能左右的,他也想尽快的将自己祖母的棺木安置好,毕竟自古以来就有着“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说法,只是孝庄太后临死之前的嘱咐和清朝皇陵规矩发生了违背,这也是孝庄太后这一辈子给康熙皇帝出的一个难题。01还原孝庄太后临终前的遗命《清史稿》中记载:“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公元1687年(即康熙26年),孝庄太后因病归天,从清史稿当中的记载,我们能够明显看到,孝庄太后并不想死后和皇太极合葬,究其原因,其实并不像清稿当中记载的那样,只是因为皇太极余生并未宠幸过孝庄太后,如若不是顺治帝即位,不凭借“母凭子贵”的话,孝庄太后后期很难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其实身为孙儿的康熙帝也明白祖母的意思,祖母从小到大就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倾注了太多心血,所以不管孝庄太后立下怎样的遗嘱,康熙皇帝都会尽力去照办,除了尽心尽力以外,而且一定要按照祖母遗嘱去做好。

02三十七年的搁置,康熙一直很犯难

我们暂且先抛开孝庄太后留下的遗嘱,把着眼点放在清朝皇家祖制上,不管是在孝庄太后之前,还是在孝庄太后之后,皇后都应该和皇帝合葬,而且合葬的规矩是同陵同穴。可是如今如果真的要按照孝庄太后的遗嘱来执行的话,那么康熙帝不就很明显的违背皇家祖制了吗?

面对祖母的遗嘱,和清朝帝王的祖制,康熙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但是执行的速度却很缓慢,前前后后大概用了37年的时间。不是康熙帝不想速成,而是孝庄太后留下的遗嘱,实在太难实现。

“既不想和皇太极合葬,又不能太破坏祖宗规矩”,那为什么不按照孝庄太后的遗愿把她安葬在自己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陵墓的旁边呢?纵观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皇家陵墓,似乎也并没有母亲陪葬在儿子陵墓附近的典型。其次,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以来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皇帝的陵墓,也就是孝陵,位于昌瑞山,是整个清东陵园区规格最高,等级最高的一座陵墓了。如果让祖母孝庄太后的陵墓放在皇阿玛陵墓的旁边,看似是完成了孝庄太后的遗嘱,但其实又不能凸现出孝庄太后地位的尊贵,因为孝陵旁边实在是再难寻觅到一块儿风水宝地了。

03康熙驾崩,雍正着手解决

为什么康熙皇帝不再在暂安奉殿下挖掘地宫呢?这一点我们无从下手分析,但后来关于孝庄太后陵墓的问题,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是新继位的雍正皇帝解决了这个事情,他雍正皇帝正式采取了在暂安奉殿下挖掘地宫陵墓的举动。雍正帝的这个举动,堪称完美,一方面雍正地把握住了时间节点,另一方面,雍正帝在考虑事情上很灵活。

历时37年,康熙帝也没能实现为祖母修建合适陵墓的愿望,为了妥善安置祖母的棺木,康熙帝不得不暂时在清东陵外,在短时间之内加派人手修建了暂安奉殿。孝庄太后的棺木就放在殿堂的宝座上,然后康熙帝命人将殿门永久用土掩埋,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座地上陵墓,但这也是康熙帝的权宜之计,因为他在世的时候,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安置孝庄太后的棺木了。

直到康熙驾崩归天,如何遵照孝庄太后的遗愿进行安置,这个看起来很棘手的问题,自然而然就留给了雍正帝。雍正帝上台初期,一直都为国事鞠躬尽瘁,直到公元1725年,也就是雍正三年的时候,雍正帝才开始着手这件事。我们上面也提到了,雍正帝把握住了时间节点,因为1725年是孝庄太后嫁给皇太极后的100年;其次,孝庄太后的棺木一直暂放在暂安奉殿内,同时期的康熙年间风调雨顺,而且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雍正帝便由此入手。

雍正认为暂安奉殿这块地风水很好,而且位于清东陵旁,也是比较符合太祖母的遗嘱,所以雍正帝决定开挖地宫陵墓。最终,困扰了康熙帝几十年的问题,终于在雍正三年被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