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金生

英宗被俘后,身边只有太监喜宁和校尉袁彬。喜宁不久叛变,袁彬则一直忠心耿耿。袁彬父亲本是建文朝的锦衣卫校尉,后来他代替了父亲的职位。正统十四年,袁彬跟随明英宗出征,结果被一同俘虏。根据他在《北征事迹》中描述,袁彬被俘后,在十六日这天于雷家站的一处高岗上,见到了坐在地上的英宗朱祁镇,当时英宗被瓦剌兵围着,袁彬赶紧叩头大哭,说自己是“校尉”,但英宗不让袁彬自称是校尉,只能说是“原在家跟随的指挥”。又问袁彬会不会写字,袁彬表示会写后,明英宗“就令在左右随侍答应”。到了瓦剌,袁彬就成了英宗的“代言人”,凡与瓦剌交涉等事宜,全都由袁彬出面。不仅如此,他还要在衣食住行上照顾英宗。每逢随军到车马不能行的泥泞地,是袁彬背着朱祁镇前行;朱祁镇遥望星空长吁短叹时,袁彬也时时宽慰。刚被带到瓦剌大营时,正值农历十一月,北方的草原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十七日,也先宰马设筵,安排英宗住在苏武庙附近。当时,袁彬就住在了英宗的帐篷旁,到了半夜冻得“席地而寝”的明英宗睡不着,让袁彬“伏卧内以两胁温上足”,靠袁彬用体温暖脚才勉强入睡。

今大同古城北城墙及西北角乾楼,始建于洪武五年(1372)

袁彬对英宗的悉心照顾,使得身陷敌营的明英宗对袁彬产生了依赖。有一次袁彬受了风寒难以治愈,明英宗十分担忧,最后想出一个办法,“以身压其背,汗浃而愈”。一次喜宁设计陷害袁彬,他向也先进谗言,说动了也先,令人将袁彬给绑到了野外的芦苇地里,准备处决。不料被忠勇伯蒋信发现,蒋信立即密令手下人向明英宗通报。明英宗闻讯后火速赶往野外芦苇地,不顾昔日皇帝的尊严,向也先不断地乞求,最终救下袁彬。

与袁彬一样,英宗被俘期间,忠心保护他的还有一个叫哈铭的人,哈铭,本为回回,《明史》误作蒙古人。他曾于正统十三、十四年两次出使瓦剌。由于其语言上的天分,进而能够取代喜宁而充任朱祁镇与也先之间的翻译。“土木堡之变”前,哈铭作为通事(翻译官)出使边外,后来被也先扣留了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