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懸崖上的金魚姬》確認引進內地,正式譯名爲《崖上的波妞》。原片最初上映於2008年,一舉拿下當年度日本票房冠軍,講述人魚公主波妞愛上人類小男孩宗介,並願意爲之變成人類的故事。本篇拾溜就來帶你看看有關《懸崖上的金魚姬》的五條冷知識。

一、波妞原型是北歐女武神布倫希爾德

雖然大家都用“波妞”來稱呼這位人魚公主,她自己也叫自己波妞,但波妞其實是有另外的本名的,名叫“布倫希爾德”。布倫希爾德出自北歐神話中的女武神“瓦爾基里”,其原意爲“貪食屍體者”,後慢慢演變成“挑選戰死者的女性”。

宮崎駿在創作《懸崖上的金魚姬》時,受到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第二聯《女武神》的影響,將波妞取名爲布倫希爾德。布倫希爾德會在戰場上賜予戰死者一吻並引領他們前往英靈殿,有時也會到海上挑選將死的勇者。

二、波妞是死神嗎?

布倫希爾德身兼死神之職,她在戰場上尋找死者、引領其前往歸宿,符合一般認爲的死神工作,即引導死者去往天堂或地獄。因此,不少粉絲據此認爲原型是布倫希爾德的波妞本人也是死神,她和宗介一起去尋找宗介媽媽可能就是去引導死者的。

三、故事的原型是《海的女兒》

第三點冷知識看過電影的人應該都會有一點想法,畢竟波妞變成人類的條件是有一個真心愛她的男孩親吻她,而一旦這個男孩變心她就會變成泡沫,這和《海的女兒》的設定非常相似。電影中波妞的媽媽曾說她們本就是從泡沫中誕生的,且她們擁有魔法,很可能是天生的神族。

四、《大魚海棠》和《懸崖上的金魚姬》有什麼關聯?

如果你先看了《大魚海棠》,再看《懸崖上的金魚姬》,你可能會感到二者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注意,拾溜並不是要給《大魚海棠》扣帽子,而是理性討論兩部電影的相通之處。

椿和波妞都是可以變成人的魚,兩個人都引發了大水,前者是爲了救活恩人、逆天改命,使得村子面臨大水;後者爲了回到岸上再次見到宗介,引發了海嘯、淹沒了小鎮。只不過前者是明知逆天卻對嚴重的後果沒有把握;後者是壓根不知道自己出逃會引發海嘯。

除此之外,椿和波妞性格上的設定差別是非常大的,一個魯莽天真、無意養了備胎;一個單純勇敢,一心喜歡宗介。如果不是波妞的世界確實美妙得像童話,單單細究波妞導致海嘯的行爲,故事裏這份美好的愛情或許就會變味……就像黑粉揪着椿導致大水批判她僞聖母一樣。

五、故事後半段是死後世界?

“自海嘯開始波妞和宗介進入了死後世界”,這個說法雖然和“認爲龍貓是死神”的說法一樣,都是粉絲自發的猜測,但不同於後者很快被吉卜力否定,前者一直沒有得到宮崎駿及吉卜力的明確回覆。於是結合故事內外的諸多線索,越來越多的粉絲認可這一說法。

首先波妞和宗介一起去找宗介媽媽的路上,兩人走過一個隧道,在進入前波妞就不想進去;當宗介牽着她的手進去後,波妞迅速變小,很快變回了金魚;其次在隧道入口處有地藏的石雕,地藏在日本文化中代表超度亡靈和接引嬰兒孩童的靈魂,這暗示隧道是連接陰陽的通道。

在波妞和宗介乘船前去尋找媽媽的路上,兩人與乘船離開的一家人相遇。之後電影的官方設定書上寫明這家人其實是大正時代人,電影上映於平成年間,大正時代則是二戰前,這家人死於大正時代,死後無法成佛而徘徊多年,卻陰差陽錯因這次海嘯踏上了前往三途川的路。

經歷海嘯的侵襲後,即便海水淹沒村莊,人們相遇時也都高高興興,點兒都不悲傷、痛苦。因此有粉絲認爲,此時大家都已經死了,正在去往三途川的路上。最後,宮崎駿電影御用作曲家久石讓曾提及這部電影的主題融合了死後世界和少年冒險,作曲頗有難度。以上五點證據,都在佐證“電影后半段講述的是死後世界”這一說法。

以上就是拾溜本篇分享內容。不管以上這些都市傳說將《懸崖上的金魚姬》導向了怎樣的氛圍,都不影響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溫暖和感動。等到電影上映,你會去影院支持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感觸~

這裏是拾柒動漫,關注我們,帶你看更多有趣的動漫資訊!

文|拾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