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彥

11月23日,圖書編輯貝塔減在豆瓣上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被明星粉絲“灌水”很多評論用來“養號”,方便此後爲該明星將上映的作品打分。此外,重新出版《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出品方也表示:“突然湧入大量0粉小號的注水短評”。

在“飯圈”文化裏,粉絲爲了給“雪花”打榜,在社交媒體上“養號”的做法並不少見。何爲“養號”?就是一個粉絲註冊多個小號,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其活躍性,使小號成爲正常賬號。“養號”完成後,粉絲就可以爲“雪花”的作品打分。而這一次飯圈的“養號”看準了圖書出版行業,在豆瓣上打分、評論等不客觀行爲已經引起行業的不滿。

以豆瓣平臺爲例,這個平臺本身聚集了一羣志同道合的網友,他們爲相同的興趣聚集在一起,就同一部作品發表觀點和看法,進行打分。在一定程度上,豆瓣的評分反映了一部作品的受歡迎程度。而近年來“飯圈”文化的興起,也是一種粉絲文化現象。大家爲同一個喜歡的“雪花”聚集在一起,關注“雪花”的方方面面。

“飯圈”打分的評價方式其實和豆瓣真實用戶是不一樣的,前者對“雪花”毫不保留地打出滿分,後者則追求以實際情況進行考量打分。豆瓣網站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屬性,不少人喜歡在上面就一些專業的圖書、小衆的電影和特色音樂進行交流。即便這些交流不一定夠專業,但提供了真實的見解。而“養號”行爲的出現,不單會影響網友對作品真正水準的判斷,更是對作者和作品的不尊重。

今天,來自“飯圈”的力量,用自己的標準人爲地影響對作品的真實評價。在豆瓣上,“雪花”完美無缺的人設背後是無數個飯圈個人用自己的小號不斷髮表大量重複、統一化的評價。據報道,在豆瓣平臺上,大量格式雷同、內容單一的無效評論左右着一部作品的評分。更有甚者,一部作品下的評論場成了雙方粉絲的拼實力的平臺。兩邊極端化的評價方式,帶來的是有失偏頗的用戶評分。粉絲“養號”打榜,其實也是爲了給“雪花”塑造完美的形象。但事實上,人無完人,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時候,也必須接受TA可能出現的不足。

所謂的飯圈文化“入侵”,其實就是互聯網上不同圈層間的碰撞。既然名之爲“圈”,“飯圈”也應當有自己的邊界。對“雪花”的支持有規則,這種規則不應當擴散開來,讓其他原有的評價爲飯圈文化讓路。作爲一種廣泛存在的社會現象,人們尊重飯圈文化,飯圈文化也應該更加理性化。飯圈文化在發展的時候,也請對其它平臺“高抬貴手”。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