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剛毅: 學術交流符合中美共同利益 能提供更易溝通的空間

2020年11月24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智庫創新年會在北京舉辦。論壇旨在持續捕捉全球局勢變化的最新動態、解決全球智庫發展的迫切問題、尋找智庫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模式,爲中國和國際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提出智庫方案。此次論壇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多國的智庫負責人和資深專家在論壇上研討,二百餘位智庫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參與了本次論壇,來自全球的260萬觀衆觀看了論壇直播。

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剛毅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經驗,必須跨越彼此國境相互交流,只有這樣,兩國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學術交流需要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同時也能夠提供更好的、更容易改善的空間。可以共同去探討中美關係和諧發展的共同領域,需要中美兩國人民能夠對另一國人民有足夠的同情心,應該有這種同理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了解兩國文化的共通之處,才能成爲兩國共同合作的基石。

以下爲王剛毅先生演講全文:

我想簡單就現在的中美關係,包括如何進一步取得突破、未來幾個月我們該怎麼做以及智庫在這個過程中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觀察和理解。

在過去四年中,特朗普總統一直把中國作爲最大的威脅,認爲中國對美國的安全、策略、利益以及價值觀都有威脅。中美關係到了最低點,基本上每一個方面的雙邊合作都已經降到最低點,包含貿易、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方面以及民間的交流等都有所減少。

昨天(11月23日)美國還剛發佈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的針對中國企業的一些措施。爲什麼現在中美關係會面對這樣的局面呢?國際社會期待,在拜登時代,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會得到舒緩,中美關係將會恢復,兩大經濟體應消除衝突和針對。維護多邊主義仍然是主要的選擇,國際合作應仍是主流。這個趨勢也體現在上週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11月20日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美國回來了“。這是拜登當選後在其第一次公共演講中說的。他清晰地給出一個信息,即在未來的拜登政府下將會有更少的單邊主義,美國將會更多地與國際社會一起共同應對全球問題和共同的挑戰。像這樣多邊的舉措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讓中國和美國能有更多的機會能夠建立共識,進一步進行政治方面的討論,找到共同的立場,以能夠更好地解決雙方在多邊以及雙邊方面的問題。

在2021年年初,拜登任職之後,將會有一些改變。但拜登的對華政策並不會馬上發生大的轉變,而我們不能夠坐等,因爲兩國之間的競爭仍然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去防止中美競爭帶來的不好影響。更重要的是,雙方需要更多地合作和協調,尤其是在關係到雙方共同關心的議題上必須要去合作。比如說,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以及尋求經濟恢復等。

中美是雙方最主要的研究合作伙伴,不管是在數字,還是自然方面的一些指數等都有一些合作。特朗普想嘗試讓中美在科研方面“脫鉤”,在這個過程中引發了很多擔憂,在中國和美國的科研界中引發了很多擔憂。因此,這樣的做法應當停止。拜登政府上臺後,將會立刻採取措施,在疫苗的研發以及其他的相關技術產品方面促進中美合作;中美將會通力支持WHO,重新更好地去配置疫苗,更公正、有效地去分配疫苗;兩國可以更好地去合作,一起製造疫苗,爲了全球的公衆福利,讓大家都能夠買得起,拿得到,這是全球範圍內的巨大貢獻。而這些層面將會鋪設一個道路,進一步促進中美在技術、科研上的合作,兩國關係將會進一步加強。

不管是中國的經驗,還是美國的經驗,我們必須要克服距離展開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兩國都能受益。其中,學術交流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同時也能夠爲雙方提供更好的、更容易改善溝通的空間。中美關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得益於我們合作的發展,我們開誠佈公,可以互相成爲朋友,我們也可以共同去探討中美關係和諧發展的一些共同的領域,我們也需要中美雙方兩國的人民都能夠對對方國家的人民有足夠的同情心,我們應該有這種同理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兩個國家兩種文化的共同之處,只有這樣,纔能有兩個國家共同合作的基石。

這種學生交流、學術交流,也會爲雙方帶來益處。作爲智庫,我們也會是學術交流的核心部分,也一直在中美關係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說像本屆中國智庫創新年會,能夠使來自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們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以期達成共識,讓我們理解不同的理念、不同文化,顯示出了資政啓民的智庫作用。

中美關係現在的緊張程度已經達到了新高峯,相互信任度已經達到了歷史最低。我們兩國智庫都應該去摒棄之前的芥蒂,攜起手來,互相去了解,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我們既不能忽視問題,也不應該因此而產生芥蒂,應該共同合作、共同探討,能夠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並且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需要既謹慎,又開放包容,去認識到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二戰之後的兩國關係。我們既不能忽視問題,同時,也必須要客觀地去了解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的問題,建立共性、建立共識,對中美兩國是相互都重要的任務。中國的學者需要更好地去闡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外交政策,我們美國的同仁也需要客觀地去傾聽這樣的觀點,能夠打造起一個真正的互信的環境。我們兩國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經濟制度和不同的政治制度,所以,更需要我們去確保和平共處的環境。我們也需要去從這些衝突當中有所學習,有所領悟,更好地推動合作。

今天我是代表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我們關注的是全球治理,我們也關注中美兩國的合作,非常珍視這樣的合作。中國在當前國際形勢中發揮的作用,體現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國家,也都會發揮着不同的作用。我們也關注中國和國際社會的互動和交流,所以,我們需要跟大家攜起手來,加強合作,加強對話,推動智庫之間的智慧共享。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努力地去打造出一個有建設性的、穩定的中美關係。

尊敬的各位同仁,我們現在面臨的世界正在面臨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爲智庫,需要做出一己之力,幫助國際社會去應對這些挑戰,同時,要抓住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機遇,真正地爲全世界造福。因此我覺得本次的年會真的是恰逢其時,我也希望本次年會圓滿結束,謝謝!

(本文根據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剛毅在2020年11月24日的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智庫創新年會上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