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0日拂曉,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在中印邊境東、西兩線,同時開始對入侵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中印印邊境地東線第一階段的戰鬥,包括克節朗、達旺地區作戰和昌都、林芝、山南方向的佯動,主要反擊方向是克節朗地區。

克節朗地區位於中印邊境東段的西端,該地區山高谷深,林木茂密,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密林地,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有林中草場68個,自古以來便是中國西藏自治區錯那縣勒村的夏季牧場,1962年前被印軍侵佔。

戰前,印軍部署在克節朗和龍布、吉米塘地區的兵力,爲第四師戰術司令部率第七旅,阿薩姆步兵第五營和炮兵、工兵各一部共4個步兵營約3000餘人。第七旅是該師的主力。

印軍第七旅的部署特點是背山面水,前重後輕,寬正面,淺縱深,戰前印軍積極備戰,精心鞏築了大量土木石結構地堡,地堡之間以交通壕、塹壕相連接,每個地堡可容納3-5人,核心堡可容納10-15人,既能戰鬥,也便於生活。

也許正是這些地堡給了入侵印軍及印度高官們以極大的信心,戰前印度國內對中國普遍存在輕視心理,很多人認爲中國軍隊戰鬥力差不,更多人甚至認爲中國人不敢進攻,然而解放軍卻用一場摧枯拉朽般的大勝,狠狠打了印度人的臉。

西藏邊防部隊針對印軍布兵前重後輕、翼側暴露等弱點,採取兩翼迂迴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的戰法,向印軍發起進攻。

右翼部隊強渡克節朗河,迅速攻佔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等地,並繼續向縱深推進。左翼助攻部隊突入印軍陣地沙則、仲昆橋之間,割斷克節朗地區入侵印軍指揮機關與沙則據點聯繫,同時以一部兵力配合右翼主攻部隊,清除克寧乃橋入侵印軍據點。

西藏邊防部隊另一支部隊從槍等西側渡過克節朗河,從三面向章多兩側高地反擊,並於當日下午攻佔章多。至此,入侵克節朗地區印軍重要據點均被清除。接着,反擊部隊兵分4路迅速逼向克節朗地區縱深邱散謀、吉米塘、龍布、永幫橋地區,至23日全部攻佔上述地區,掃除克節朗地區印軍指揮機關。爾後,反擊部隊兵分5路直逼入侵印軍後方基地達旺。

克節朗、達旺地區反擊戰,共殲印軍1897人,其中斃敵832人,俘1065人,中國邊防部隊陣亡151人,傷334人。印軍第七旅旅長達爾維被俘後,曾歎服地說:“你們在24小時內消滅一個旅,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這一結果不僅達爾維難以置信,時任印度國防部長的克里希納·梅農更是無法接受。正是這位詩人防長提出並推行的所謂“前進政策”、“蠶食戰術”,他認爲中國從歷史上看是和平的民族,不會爲喜馬拉雅山山南邊那塊不毛之地打仗。

當中國軍隊佔領達旺,印軍一個旅被全殲的消息傳來之後,梅農一度顯得驚慌失措,不知所措,所以有記者問道印度軍隊在什麼地方可以擋住挺進的中國人軍隊時,他這樣說道:“他們打得那麼猛,跑得那麼快,想到哪裏就能到哪裏,也包括印度首都新德里。”

梅農

梅農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很快就被免了職,只因爲他一不小心說出了實話,當然印度人肯定沒人喜歡他的大實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