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又退一羣,全球軍控再受挫(環球熱點)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發表聲明稱:“自美國通報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決定已過去6個月。從此刻開始,我們不再是這個條約的締約國。”俄羅斯外交部對此發表聲明稱,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既不利於歐洲安全,也不利於美國自身及其盟友的安全。俄羅斯將密切關注並分析該條約其他成員國的言行,並根據俄自身和盟友的安全利益做出相關決定。

繼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此次“退羣”再次對全球軍控局勢帶來挫傷,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美國強勢退羣

今年5月2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一份聲明中指責俄羅斯違反《開放天空條約》,稱美方將向所有簽約國遞交退約決定通知,並在6個月後正式退出這一條約,除非俄方能重新履行這一條約。

美國對俄羅斯違反條約的指責主要集中於具體飛行規定。據外媒報道,美國對俄羅斯拒絕使用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邊界上空10公里長的空中走廊表示不滿,對俄羅斯有關加里寧格勒州上空飛行距離限制在500公里範圍內的規定也不滿意。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認爲《開放天空條約》是“過時的、有利於對手、但損害美國安全的條約”。

俄羅斯對此回應,俄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是獨立國家,根據條約規定,偵察飛行不得在距非締約國邊界10公里內的範圍進行,俄執行的正是這一要求。俄羅斯有關加里寧格勒州上空飛行距離限制在500公里範圍內的規定,與美國對阿拉斯加的規定是相對應的。俄外長早先也曾指出,即便有這種限制,西方夥伴的偵查仍可以覆蓋加里寧格勒州90%的範圍。在美國提出“退羣”後,俄羅斯表示,美方的指責沒有根據。美方就繼續履行《開放天空條約》提出的條件“絕對不可接受”。此後幾個月,俄羅斯多次呼籲就《開放天空條約》舉行平等對話,但美國始終沒有予以積極回應。

《開放天空條約》簽署於1992年,2002年起生效。締約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該條約是冷戰結束後重要的信任建立措施,有助於提升透明度和降低衝突風險。美國、俄羅斯和大部分北約國家簽署了這一條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條約內容,各締約國能夠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的空中偵察,以收集與其軍事力量和活動有關的數據。不過,任何國家都要在開展偵察行動72小時前提交申請,還要在行動前24小時提交飛行路線,被偵察國家軍事人員須陪同偵察過程。

美俄互信削弱

“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與美現任政府頻頻‘退羣’的總體外交政策有關;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美國締結條約時考慮的政治和技術因素都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軍控與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羣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政治層面,冷戰結束後,美國企圖將俄羅斯融入自身勢力範圍,因此積極推動條約簽署;如今,美俄兩國關係惡化,政治互信基礎削弱。技術層面,當時美國對於原蘇聯的監控側重於對來襲導彈的預警,在地面監視方面相對較弱,因此美國希望通過開放天空飛行活動,加強對俄羅斯的偵查和監視。如今,美俄間偵查監視的技術手段差距拉大。冷戰結束後,美國大力發展包括“天基紅外衛星”在內的對地監控系統,美國對地面目標的識別率已在米級以內的水平。美國已不需要通過該條約進行偵察。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與締約國的合作仍在繼續。7月起,俄羅斯在丹麥、法國、捷克、匈牙利、芬蘭和德國上空進行了偵察飛行,而且德國還允許俄羅斯飛越美國駐歐洲最大的基地拉姆施泰因上空。法國、德國和羅馬尼亞則在俄羅斯上空完成了聯合飛行。

滕建羣表示,目前俄羅斯仍然留在條約中,一方面顯示出其尊重條約的多邊主義框架,佔領道義制高點;另一方面對其他條約參與國提出具體的要求和限制,如條約的歐洲締約國允許俄羅斯繼續飛越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基地,歐洲締約國不向非成員國的第三方國家(包括退約後的美國)移交其偵察飛行的相關資料。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安德烈·巴克利茨基認爲,儘管美國退約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和風險,但繼續留在條約內對俄羅斯更爲有利。一方面,歐洲的軍事設施更靠近俄羅斯邊界,這是令人不安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同北約對話與合作基本爲零的情況下,該條約有助於解決俄羅斯同北約國家接觸線沿線相關的一系列歐洲安全問題。

多邊機制受挫

對於美國的“退羣”,《開放天空條約》34個締約國中多數國家都表示反對。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表示,德國對於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深感遺憾”,德國針對該條約的立場沒有改變,德國依舊將其視爲軍控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利時、捷克、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西班牙和瑞典10個歐洲國家此前也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開放天空條約》是“信任建立框架至關重要的部分”,10國將繼續執行條約。

滕建羣分析,《開放天空條約》的歐洲締約國主要分爲兩大類型,一類是如波羅的海國家、羅馬尼亞等“新歐洲國家”,它們唯美國馬首是瞻,可能跟隨美國退出條約,但受美國國內政治影響,目前這些國家對於退出條約態度較爲謹慎。另一類是德國、法國、英國等傳統北約成員國,遵守條約有利於它們與俄羅斯保持軍事互信透明,保持與俄羅斯的穩定關係符合其切身利益,因此這些國家普遍態度鮮明地表示將信守條約。

美國《大西洋》月刊在一篇題爲《“美國優先”如何變成“美國獨行”》的文章中寫道,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迫使其盟友的態度發生改變,顛覆了他們長期以來對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同盟的信念。有分析人士認爲,喪失條約的限制後,美俄可能進一步增加猜疑,加劇兩個大國間的緊張對峙局面,造成多邊機制進一步崩塌,甚至直接影響到國際安全,帶來更大的風險。

“《開放天空條約》主要涉及軍事互信透明領域,美國‘退羣’在美俄兩國戰略互信方面造成破壞和衝擊,令美俄關係雪上加霜。”滕建羣認爲,美國此舉還將繼續削弱美國對於盟國的掌控能力,這種單邊做法傷害了歐洲國家的安全利益,美歐間的離心傾向可能大增。作爲條約曾經的主角,美國的退出,可能削弱條約的活躍程度,大幅降低條約的執行效率,同時對全球軍控戰略互信領域的合作和努力帶來負面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