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以來,中國空軍購買了近300架蘇霍伊設計局研發的蘇-27和蘇-30重型戰鬥機,這也是蘇27戰機裝備蘇聯防空軍以來最大的一次對外出口。第一批蘇-27SK戰機的到來讓中國空軍第一次熟悉和掌握四代戰鬥機,也慢慢縮小了同美國和日本空自之間的差距。如果按照航空專家的標準來評估,蘇27和蘇30戰機的作戰性能都可以直接等同於美國空軍裝備的F-15C和F-15E戰鬥機,並且升級型號也慢慢在航電系統和雷達設備上達到了西方國家的標準,這也導致不少人認爲如果在正常的對抗中蘇-27戰機可以輕鬆壓制F-15,無論是近距離格鬥還是超視距攻擊。

蘇27擊敗F-15?這看上去非常不現實,畢竟F15戰鬥機從上個世紀70年代裝備以來就獲得了100多架各類型戰機的擊落戰績,創造了一個“戰爭神話”。但是比F15戰機晚了接近10年才大規模裝備的蘇27就是爲了擊敗F-15戰機而研發的,蘇27戰機不僅擁有媲美F15戰機的速度、加速度和爬升性能,而且在瞬時和持續跨音速轉彎性能也超過了F15戰機,這也是爲什麼在美俄 兩國飛行員進行模擬對抗的時候,蘇27戰機的機動性能直接查過了APG-63雷達的雷達檢測範圍。

最關鍵的是,蘇27戰機還配備了Fly-By-Wire飛行控制系統,OLS-27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激光測距儀套件,以增強雷達的抗干擾火控能力。也正是因爲蘇27戰機強大的作戰性能,在研發成功之後除了裝備蘇聯防空軍以外,蘇聯方面禁止蘇27戰機的出口。而中國卻是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得蘇27戰機出口許可的國家,並且向蘇聯採購的蘇27戰機也並不是“猴版”,與俄羅斯空軍裝備蘇27戰機屬於同一型號。

當時一次性採購了接近60架蘇27戰機也讓西方國家大爲震驚,畢竟蘇27戰機是當時全球少數幾款可以在對抗中壓制F15戰機的型號,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中國開始了蘇27戰機國產版的生產工作,代號殲11。但是即使生產了接近100架殲11戰機,其落後的航電系統和傳感器設備依然讓空軍不滿意,爲此中國開始了第二批蘇27戰機的採購計劃,這也就是後來的蘇30戰機。早期的蘇-30戰機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算是蘇霍伊公司的一款試驗型產品,因爲俄羅斯沒有考慮購買,所以只能對外出口。

與傳統的蘇27SK戰機相比,蘇30戰機的航電系統和雷達系統都進行了明顯的改進升級,之所以會引進蘇-30戰機,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國產殲轟-7戰鬥轟炸機的整體打擊能力並沒有達到空軍的要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需求,要知道蘇-30MKK和蘇-30MK2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均超過了30噸,擁有超視距對空和對海打擊的能力。並且,蘇-30戰機上裝備的N-001VEP雷達和Kh-31A超音速導彈也是此前都沒有裝備的產品,非常具有學習的價值。

通過引進蘇30戰鬥機後,對於提升沈飛公司的殲11系列戰鬥機也是至關重要的。在生產了96架殲11A戰機之後,沈飛公司開始了第二批殲11A改進型的生產工作,也就是後來的殲11B戰鬥機,同時開始嘗試研發雙座版殲11B戰鬥機。新型殲11BS將以蘇-27SKM(也稱爲SMK)爲基礎研發,主要區別在於蘇-27SKM融合了蘇-30MKK戰機的所有改進措施,因此可以支持精確制導彈藥,也將其將其看作是F15E戰機的早期型號。

在國產WS-10A發動機、有源相控陣雷達、PL-12中程空空導彈和航電系統陸續成熟之後,國產版蘇30MKK戰機的研發計劃也不斷加快。在後期出現的殲11BS戰機上,已經全面實現了武器系統和動力系統的國產化,這也爲後來的殲16戰機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第一批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SK戰機在2010年左右正式退役之後,中國空軍一方面對殲11A和蘇30戰機的機體結構進行處理,以保證結構疲勞和抗腐蝕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新型戰機上採用了高比例的鈦合金將保證使用壽命。

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殲10A戰鬥機及其改進型號正在不斷擴大其服役規模,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蘇27系列戰鬥機截至到目前依然還是空軍的絕對核心之一,戰術地位僅次於殲20隱形戰鬥機。尤其是以殲11BS和蘇30MKK戰機爲基礎研發的殲16戰鬥機,已經成爲了殲20戰機的“最佳搭檔”。無論是機體結構設計,還是武器動力系統均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或許西蒙洛夫做夢都沒有想到,除了俄羅斯以外,中國也可以將蘇27戰機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並且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蘇霍伊設計局的發展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