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起,云南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量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原则,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底子薄、老旧小区改造面积大、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改造资金筹措难度大等原因,全省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面临不少困难。

近日,省政协在昆明召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远程专题协商会,来自昆明、普洱、大理、玉溪等地的政协委员、社区代表、专家学者、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同“屏”共商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大计。

改造工作初显成效 推进过程仍困难多阻力大

走进昆明市圆通街初地巷15号,大门、外墙、道路、绿化等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考虑到这里的部分住户是残障人士,盲道将铺到每个单元门口。住户彭世贤对此很支持:“小区路面坑坑洼洼,出行特别不方便,现在政府来做这件事,大家都很感激。”

在峨山彝族自治县老旧小区一期改造项目练江南苑小区,居民自发组织了一场文艺表演,感谢老旧小区改造给大家带来的实惠。“改造前小区脏乱差,下水道、沟道经常阻塞,现在换上了新管子,铺上了海绵地板、柏油路,还种上了花草树木,安装了健身器材,环境好,我们心情也好。”小区居民杨存英喜于言表。

像初地巷、练江南苑小区这样逐渐实现“旧貌换新颜”的小区,全省已有1582个。去年以来,我省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全省7161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分批改造,涉及居民72.76万户,力求改变全省129个县(市、区)老旧小区的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四老一差”困局。

与会的省住建厅督察专员柳明林介绍,2020年我省将改造2233个小区18.06万户,剩余的3346个小区39.64万户,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改造完成。

“让市民群众在老房子里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老旧小区改造的目的所在,然而这项工程要落地绝非易事。

“我们怕小区围墙拆了不安全。”“每家每户土地证上都有10多平方米公用面积,要我们买车位不合理。”……在不少老旧小区,居民诉求多,工程陷入“众口难调”的困境。与此同时,改造资金缺口大、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也影响着项目的推进。

“涉及改造的小区住户很多经济来源少,收入低,既无出资意愿也无出资能力,实施过程中,改造内容产权主体多为省级以上国有企业,社区协调压力大。”协商会上,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者,也是改造成果的见证者,大理市下关街道鸳浦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惠玲通过视频连线,将社区问题一股脑倾倒而出。

对此,昆明市住建局副局长黄捷也有“苦衷”。“经费保障不足造成后期维护修缮等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部分老旧小区属于典型的‘三无’小区,客观造成了居民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老旧小区普遍建筑密度高、基础设施不配套,改造工作较为困难,同时水电气报装率低导致单价成本过高,造成管线单位参与不积极。”黄捷如是说。

委员专家齐支招 让民心工程真正得民心

对于老旧小区的居民而言,幸福感的来源常常很具体:有地方停车了、管道不再跑冒滴漏了、孩子可以在小区内安全玩耍了……

那么,老旧小区的改造具体改什么、怎么改?如何实现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会政协委员、社区代表、专家学者等纷纷为此把脉支招。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好看’,更要‘好住’。”玉溪市峨山县政府副县长徐强提出,要重点实施一水两污、电力、通信、供水、管网改造,推进小区功能修补;完善小区群团组织、文化教育、休闲养老、红色物业服务机构布局,建设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省设计院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许丁认为,从升级“硬件”加强基础设施,到再造“软件”建立长效管理,其中既有一次性投入,也有细水长流的花销,这就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组成多声部“合唱”,解决钱不够、人不足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副主任杨圣元对此建议,应探索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机制,建立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合理共担、金融机构可持续支持等方式,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杨华英建议,要积极拓宽改造资金筹措渠道,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加强后续长效管理;要对改造效果好、居民满意度高的项目予以奖励,引导小区居民出资,以配建停车设施、快递服务站点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每个小区应有所侧重,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在房屋结构的加固,容易淹水、严重坑洼、屋顶渗漏的进行排水管网、屋顶和外墙防渗处理等,还应把存在的消防通道短板补上。”省政协委员、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蔡光程认为,在社会力量没有完全发动起来,资金撬动没形成规模的情况下,老旧小区改造应“先民生、后提升”;而对于严重危房、改造经费太高的老旧小区,则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确保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在应改尽改基础上,把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等也纳入改造工作整体规划。

致公党云南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云南国联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冯武提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的立项要充分考虑城市拆除重建的近、中、远期发展规划,避免改造提升完成后很快又被列入拆除重建的规划中,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有部分城镇老旧小区位于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如何协调改造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参与远程协商的省政协委员、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萍提出,老旧小区改造还需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彰显城市历史风貌和地域特征,故工程实施中需“精雕细琢”,保障质量和效果。

对于改造项目“众口难调”的问题,省政协委员、北京盈科(昆明)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洪素恒认为,可以充分运用《民法典》和《物权法》来解决。他举例说,如加装电梯等“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重大事项,两部衔接的法律均未要求须一致同意,因此,应注意对相关法律的研究和使用,在效率与合法性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平衡点。

大家一致认为,改造还不能局限于“给建筑穿衣戴帽”,而是应改到关键处、补到点子上,让老旧小区“颜值”与“内涵”双提升,让民生工程真正得民心。

云南网记者 张潇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