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的熱度,現在好像已經慢慢消退了,遠不及去年。《90後炒鞋怒賺3000萬》這類的新聞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少。不過依舊經常有某些鞋款能夠刷出高價,但問題是一件普通的技術含量很低的工業品,可複製性極強,想造多少造多少,這都能被炒出高價,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一堆鋼筋水泥構成的房子,排隊搖號的隊伍長達幾公里,炒鞋與炒房存在着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是喜歡球鞋的,首先我給大家看幾雙鞋子,不論你了不瞭解,當然不同的碼數價格可能會有差距,在這裏我選取了某個平臺所有碼數中的最低價,

首先第一雙 Nike dunk sb的低幫喜力配色,價格三萬五。

第二雙前段時間很火的迪奧和aj1的聯名,現在的價格是五萬。

第三雙Nike Dunk SB low,What the dunk鴛鴦配色,大約的價格是十萬。

同樣一款鞋不同的配色差價幾十上百倍,究竟是什麼原因。從最簡單的角度去理解價格,那就是供需關係,只不過品牌方採用了很多方式去刻意調整了這種供需關係,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以此來提高產品的曝光,提升品牌的溢價,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減少供應。

主要就是控制貨量,其實最擅長搞這一套的是奢侈品,一些手錶、豪車、包包每次加上個one of xx就會有特別多的富人願意買單,限量20輛的布加迪、限量6枚的百達翡麗,只要限量就代表了稀缺性,就具備了收藏和炒作的價值。

球鞋廠商也學會了這一套,嚴格控制某些配色的貨量,像Dunk SB的一些配色往往不會進行復刻,發行就基本意味着絕版,天生具備可炒作性,有一些鞋款廠商會像奢侈品一樣直接標明貨量,不是造不出更多,是沒必要。言外之意就是告訴你這雙鞋的價格可能飛起,抓緊時間搶。

只要貨量足夠少價格自然低不了,廠商在擴大需求上同樣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他們會挑選一些經典的鞋款和配色來做文章,這就保證了喜歡這雙鞋的人基數比較大,覆蓋的人羣足夠的寬廣,具備了炒作的羣衆基礎。

第二與其他品牌聯名,聯名的品牌自然也非等閒之輩,要麼是當下比較火的潮流品牌,類似於off white,要麼是奢侈品牌,比如迪奧,不僅可以融合兩家的設計特色,彰顯獨特性,還能同時吸引來兩三個品牌的粉絲,潛在的需求進一步提升。

第三通過明星的代言、上腳擴大曝光量,侃爺通常就會在發售前率先上腳自家的新鞋款,利用社交軟件來熱度吊足胃口,然後進行發售。《中國有嘻哈》這類的節目也促成了球鞋文化的出圈,把更多的喜歡說唱的人帶到了球鞋圈裏。只要是明星上腳了某款鞋,節目播出之後

此款的價格必然大幅上漲,供需兩端同時操控,如此一來這些鞋款的價格想不起飛都難。

很多國內的品牌也學會了這些套路,照貓畫虎把自家的一些鞋款炒出了很高的價格。除了廠商之外,鞋販子和各大球鞋交易平臺的推波助瀾,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鞋販子收購併且囤積了一些貨量很少的鞋款,導致市場上流通的量更少了,進一步推高了價格。這就有了套利空間,等鞋子到了他們滿意的價位,他們再慢慢出貨。

一些球鞋交易平臺直接把金融的那一套運用到了玩鞋,鞋的價格浮動利用K線圖來展示,甚至有平臺上線了aj指數、耐克指數、阿迪指數三大交易指數,買鞋也不再是買到實物,而是買到了這雙鞋的交易權。買家可以選擇平臺不發貨,到了自己認爲合適的價格直接把名額賣給下一個人,甚至都不需要購買完整的一雙,你可以買0.3雙0.6雙,如此一來,球鞋交易被徹底地虛擬化了。

後來某個平臺還提出了一個口號,叫做鞋穿不炒,這個口號大家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再來看一下房價的上漲有着太多的相似之處,首先就是控制供應量,並不是說開發商有房子不想賣,而是刻意地減少土地供應,尤其是住宅用地的供應量。大部分地區的住宅用地供應都有着嚴格的限制,但是商業用地卻是超量供應的。

以深圳爲例,去年深圳745平方公里的土地供應中,有7成是商業用地,而住宅用地僅僅佔了2成。你沒有聽錯,而且這種情況一直在持續,一邊是高企的寫字樓空置率,一邊是剎不住車、直線攀升的房價。

據說未來3年,深圳的寫字樓供應量可以滿足未來20多年的需求,即便如此增大住宅用地供應比例依舊是在擠牙膏,不要拿什麼耕地紅線等等各種理由做幌子,爲什麼商業用地要多少有多少,偏偏拿來蓋房子的時候,土地就緊張了呢。

想降房價很簡單,加大土地供應就可以了,這比任何的調控手段都立竿見影,一年賣了這麼多的土地,來年房價下降,土地就不好賣了。所以必須控制建房子的土地供應,讓市場供不應求,這個遊戲才能繼續地玩下去,所以說房住不炒就是個僞命題。

想要杜絕炒房最根本的是杜絕炒地,不炒賣土地,在擴大住房的需求上,並不需要像球鞋廠商一樣就搞各種花裏胡哨的操作,只要保證房價是不斷上漲的,需求就會源源不斷的增加。大部分人其實不缺房子,在大城市租房子住的可能在老家已經有三四套了,正是因爲房價不斷的上漲,纔有了大家源源不斷的投資需求,因爲房價能夠增值保值。

居住的需求是有限的,投資的需求是無限的,房價持續上漲就會吸引來越來越多的買房大軍

投資客在整個市場中的作用僅僅相當於鞋販子,是廠商限量才讓鞋販子有了操作的空間,大貨供應的款從來就沒有人去炒,除非腦袋有問題。

房產中介的角色類似於球鞋交易平臺,他們會整理出房價漲跌的數據,並且促進成交收取佣金。各個城市每個區域都有屬於自己的指數,不同之處是目前中介還沒有脫離實物交易,日本房地產崩盤之前就出現了轉手倒賣地皮的情況,跟球鞋交易平臺賣鞋子購買權就已經很像了。

再從炒鞋的角度去看一下限購能否降房價就更有意思,通常限量發售的鞋款需要先到官網預約,被選中之後再到現場進行排隊抽籤,像aj6的抽籤,最終的參與人數超過了37萬,這和搖號買房如出一轍,排上幾公里的隊伍,面對着比中彩票還要低的概率依舊迎難而上。爲什麼呢?因爲球鞋官方的發售價比較低,房子也會有限價,一雙貨量很少的鞋子,你定價個一千多到手,立馬翻3倍。一套同地段的二手房市場價800萬,政府限價新房600萬,買到立馬賺200萬,搶到賺到誰不想搶呢。

品牌裝模作樣號稱爲了打擊鞋販子,一人只能抽一個號,並且必須穿着本品牌的球鞋才能來參加搖號,代表着你是我們的客戶不是販子,這非但沒能夠阻止炒賣,反而營造了大家搶購的這種氛圍。

有人花錢僱了一羣老頭老太太,讓他們穿着一雙明顯不是屬於自己的鞋子去門店排隊抽籤,

品牌方是典型的又當又立啥。

要想杜絕炒賣,增大貨量不就行了麼,住房限購其實也一樣,你要買房子政策告訴你,你一個家庭只能買一套,必須交夠五年的社保,這樣做有用麼?

看看那些天價鞋,想必就不用我多說了,結果就是導致假離婚增多,交易購房資格的增多,茶水費越來越貴,房價並沒有下降,因爲供需始終是矛盾的,始終存在着套利空間。

不過炒鞋和炒房也存在不同之處,那就是鞋子作爲初級的工業品,實際上只要想做要多少有多少,蓋房子的水泥雖然無窮無盡,但是房子背後加持的醫療、教育等等資源是不可複製的。

醫院學校可以再建,但是優秀的醫生、教師等等資源很難複製,這就決定了優質房產本身具備一定的稀缺性和炒作價值。

能夠原樣地複製出一個包含所有金融人才在內的陸家嘴嗎?

能夠原樣複製出一個帶有所有頂尖醫生的協和醫院嗎?

如果不能,那麼總有一部分的房子是屬於稀缺資源,四五線的小縣城就不一樣了,可替代性極強一抓一大把,鋼筋水泥從來都不是稀缺的資源,那裏的大部分房子就像大貨發售的球鞋搞不好就需要進入折扣店,大幅降價促銷清理庫存。如果你對投資方面的知識感興趣,點個關注,後浪兒的大錘給你帶來更多的案例剖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