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80後、90後記憶中的品牌倒下了。

近日,上海破產法庭微信公衆號發佈“雙11特輯”,將在淘寶網店上特價處置艾格品牌Etam資產。隨後#女裝品牌艾格破產#登上熱搜,不少網友表示:“學生時代的記憶破產了”、“艾格女孩都長大了,青春結束了”。

事實上,不只是艾格,學生時代備受追捧的服裝品牌近年來逐漸淡出市場。近年來,隨着優衣庫、ZARA等快時尚品牌的入駐,URBAN REVIVO(簡稱“UR”)、太平鳥等國內女裝品牌的崛起,Esprit、Topshop、Forever21、New Look等品牌敗走中國,令人唏噓。百年老牌“破產”

雙十一前夕,上海破產法庭的一則消息,讓沉寂已久的女裝品牌艾格重回大衆視線。消息顯示,正處於破產程序中的艾格品牌,將於雙十一期間以1折特價處置資產。曾引領一代中國女孩時尚潮流的品牌就此落幕,引起了熱議,不少網友表示:“艾格、ES都是以前可望不可即的牌子”、“艾格女孩都長大了,品牌破產,青春已逝”。

(來源:上海破產法庭)

艾格源於1916年的德國,主營內衣和襪子,1928年,艾格連鎖店發展到法國巴黎,逐步成爲了歐洲著名女裝連鎖店。經歷大半個世紀的發展,艾格於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成爲最早一批進駐中國的海外服裝品牌,其“法式風格”打動了無數追求時尚的青春女孩。

當然,與同期的真維斯、美特斯邦威相比,艾格的定價也不便宜,一件襯衣四五百,隨便一件大衣售價超過千元,是無數人小時候眼中的“大牌”。即便如此,由於好看、高檔、洋氣,艾格不缺銷量。1997年,艾格在中國的店鋪數量爲723家,年銷售額超過9億元。到了2014年上半年,艾格全球門店合計爲4246家,其中3083家在中國。艾格一度成爲學生時代的門面。

好景不長,隨着優衣庫、ZARA、GAP、H&M等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並向二三線市場下沉,國內電商逐漸崛起,艾格的競爭力逐漸下降。2015年-2016年,艾格中國市場的運營虧損分別爲740萬歐元、1940萬歐元。

隨着業績虧損、門店倒閉,艾格還深陷訴訟糾紛。天眼查顯示,2016年以來艾格背後的公司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艾格”)的法律訴訟多達778起,多爲勞動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

2019年7月,由於上海艾格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被上海陸洲針織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陸洲”)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同年10月,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上海艾格破產清算一案。艾格的時代終究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女裝品牌艾格破產登上熱搜,11月13日艾格(Etam)對此回應稱:“微博所提及店鋪是法國艾格集團於2018年在華售出的女裝成衣線,已不在集團現經營範疇內。艾格見證了大多數80後、90後女孩的青春回憶,女孩們也見證了艾格的很多高光時刻。成衣線離開,內衣線迴歸。”

艾格從2015年開始重新專注內衣業務,且開始研發亞洲版型,同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內衣門店,兩年後在上海新開第二家門店。不過隨着內衣行業生態發生改變,舒適、健康的理念替代了性感,內外、Ubras等新銳內衣品牌的崛起,維密母公司被破產清算,內衣業務能否支撐起艾格還很難說。“艾格們”相繼被拍死在沙灘上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程偉雄對中國新聞週刊分析,艾格一方面受到新晉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的衝擊,另一方面,國際品牌的組織運營效率過於僵化,“相較於國內市場,歐美等國際市場由於市場成熟,沒有市場層級之分,使得外資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主要盤踞在一二線市場,很少下沉三四線市場。而像艾格這類的老品牌如果不能適應一二線市場發展,又無法下沉三四線市場,最終只能被邊緣化或直接退出。”

新晉快時尚品牌和電商帶給艾格的衝擊毋庸置疑,但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隨着中國服裝品牌市場競爭者的增加,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跟不上潮流的品牌終將會被淘汰。

公開資料顯示,艾格定位25歲~35歲之間的女性,爲其提供優雅、精緻、智慧並有舒適度的時裝,滿足艾格女性對時裝職業性和時尚度的雙重需求。

早期艾格進入中國市場之時,主要以直營爲主,通過入駐各大商場,以打造品牌知名度和拓展市場。彼時雖然產品售價相對較高,是同期美邦、真維斯等品牌的3至4倍,但產品特色鮮明——濃厚的法式風格,且質量可控。有網友表示,2002年上大學時買了一件艾格的大衣,穿了好多年都捨不得丟。

發展到了後期,由於服裝市場競爭激烈,爲了快速搶佔市場,艾格通過加盟店的方式極速擴張,高峯時期全球門店超過4000家,僅中國市場就有超過3000家門店。然而艾格的品控卻未能跟上擴張的步伐,導致客源分流,造成了大量的庫存積壓。

除了經營戰略上的失誤,產品設計與研發創新不足也是艾格等品牌敗走中國市場的一大因素。

早在2012年,時任艾格中國區CEO的付辛就曾坦言,艾格是快時尚品牌這一說法很難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從新品上貨速度來看,艾格的效率沒有ZARA、H&M和優衣庫快,款式也遠沒有ZARA和H&M新穎。ZARA不僅能準確找到時下最熱門的流行趨勢,且上新速度極快,基本保持每週兩次、每年約12000款的上新速度。

品牌、產品、渠道老化,艾格也被網友吐槽:又貴又土又難看。

程偉雄指出,女裝產品風格迭代很快,一個品牌的流行趨勢不改變,只堅持自己的風格在中國市場真的行不通。類似ZARA、優衣庫等國際快時尚品牌在設計研發、流行趨勢的把握、品牌傳播與營銷等方面均瞄準年輕羣體,定位比較精準,故而能夠活躍於中國市場,而曾經的商場寵兒艾格、淑女屋、Esprit等老國際品牌反應滯後被淘汰也就很正常。

近年來,國際品牌退出中國市場的案例不在少數。

今年5月,Esprit退出中國內地市場。3月1日,GAP集團旗下的快時尚品牌Old Navy關停了在國內的所有線上線下門店。往前追溯,2020年1月,“牛仔褲之王”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被破產清算,且真維斯在國內的發展也開始走下坡路,2013年以來已關閉門店1300多家。2019年5月,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退出中國市場,同年9月該公司申請破產重組。2018年12月,英國服飾品牌New Look宣佈退出中國。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國際快時尚品牌要想活下來,需跟上中國市場消費者偏好,及時調整產品和策略。對於傳統服裝品牌來說,互聯網化也是大勢所趨。但進行互聯網化,並非開一個天貓淘寶店那麼簡單,而是要從設計、選品等一系列流程上進行全面互聯網化的改造和流程再造,“在互聯網化的道路上,傳統的服裝企業需要走的路還非常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