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大火的综艺《演员请就位》里,比起演员们的表演,其实四位导演更加“有戏”。

比如,陈凯歌导演。

因为李成儒说自己看《霸王别姬》不下七八遍,但没看过《无极》,陈凯歌就开始“连环炮击”,大概意思就是:李成儒年纪大了,接受不了新东西。

如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无极》,至少每个人都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吧?陈凯歌导演这样的态度,免不了会被批度量太小,受不得批评。

观众们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虽然陈凯歌后来拍了很多电影,但《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好的作品了。

《霸王别姬》可以说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刘邦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在营中听见四面都唱着楚人的歌曲,以为楚军都已降汉,于是与爱妾虞姬饮酒作别。后来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至乌江时,因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乃自刎而死。

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个故事影响,人们总觉得项羽有情有义,而刘邦就是个善于使诈的小人,所以对刘邦并无多少好感。那么,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吗?

02

关于项羽和刘邦的人生经历,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有着比较全面的记录,而班固等人合著的《汉书》、司马光组织编撰的《资治通鉴》里也有刘邦的相关记载。

但后世之人对于二人的兴趣还是丝毫不减。所以出现了很多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来诠释项羽和刘邦。

而且,不仅我们中国的专家研究,外国的学者也很感兴趣。

比如下面这位佐竹靖彦先生。

佐竹靖彦,国籍日本,中国史学者、东京都立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唐宋变革的地域性研究》《中国古代的田制与邑制》《梁山泊》等,编著《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全4卷),译著《元の大都》,并主编国际学术杂志《中国史学》。

看著作的名字,这位外国学者对中国史的研究是很有深度了。

他最近又出版了一本有点厚度的书——《刘邦》,以人物为线索,结合《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以及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尹湾汉简等考古发现,讲述了秦末汉初波澜壮阔的精彩历史,展现了汉高祖刘邦从亭长到皇帝的传奇经历,颇有点为刘邦“正名”的味道。

可能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一个外国人写中国史,水平能高吗?能写出原汁原味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给出的评价:

基于《史记》《汉书》的记载,超越《史记》《汉书》的局限

立足秦汉之际的整体格局,俯瞰中国古今的通贯眼光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刘老三,再现出一个立体的汉高祖

这个总结,可以说是非常准确到位了。

虽然《史记》《汉书》是学者们研究刘邦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但因为成书于汉代,也难免有粉饰、美化刘邦的嫌疑。

佐竹靖彦先生的这本《刘邦》,恰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搜集的各种史料,大胆想象,小心求证。不惟书,也不全信书,不人云亦云,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这种来自不同文化的思想的碰撞和冲击,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俗话说“他方之时,可以攻玉”,看看外国人写出的中国史,对于我们研究刘邦,说不定会有新的启发呢?

03

刘邦为什么能扭转开局的劣势,甚至打败了如日中天的项羽,把自己送上了皇帝宝座呢?这可不是传说的从鸿门宴逃跑那么简单。

可以想象,如果刘邦只是个平平之辈,项羽能抓他一次,肯定也能抓他二次。

实际上,楚汉相争的那些年,甚至刘邦刚开始走上反秦道路的那些年,他遇到的麻烦从没少过,甚至多次面临如鸿门宴一样的生死困局,但是他每一次都化险为夷了,不得不感叹,刘邦就是命大啊,注定不是个平凡人。

当然,这次读《刘邦》,最惊喜的地方,莫过于发现了女人对于刘邦大业的积极作用。

古语总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意思就是兄弟重要,女人不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女性价值的否定。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在我看来,对于刘邦来说,那就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女人,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刘邦问鼎天下的事业。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他的正室——吕雉,即后来的吕后。

俗话说,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刘邦早年崛起的过程中,吕雉和吕氏家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吕氏家族据传是秦朝丞相吕不韦的后代,如果照此说法,依照吕不韦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吕氏家族的势力毋庸置疑。而吕雉的老爹吕太公,是一个有名的任侠人士,交友广泛。

再看刘邦呢,无权无势,他也是个任侠,不喜欢受束缚,说好听点像行侠仗义的大侠,实际上好多就是街头混混。

在一次宴会上,吕太公见到了刘邦,认为他面相不凡,就把青春貌美的吕雉嫁给了刘邦。两人结婚以后,加上吕氏家族的势力,刘邦的势力大涨。

第二个要说的,是曹夫人。

这位曹夫人也是非常有气魄,她在吕雉前遇到了一无所有的刘邦,并嫁给了他。得知吕家来提亲后,她就放下儿子消失了,现代话叫腾地儿。她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

这位曹夫人在大是大非面前非常拎得清,该走咱就走,比后面那位戚夫人简直不要好太多。她既保全了自己和儿子,也成全了刘邦和吕雉的婚姻。

最后要说的,就是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

薄姬一生经历坎坷,清净无为,最后却成为一位仁善德厚的西汉薄太后。他的儿子汉文帝和孙子汉景帝,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西汉“文景之治”。

虽然刘邦在世时这位薄姬贡献不明显,但至少她的“无欲无求”,为儿子和孙子“无为而治”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也避过锋芒,躲过了吕后的无情杀戮,算是保存了大汉的一丝血脉吧。

还有早年卖酒的两个大娘,她们都很欣赏刘邦,她们的酒馆也成为刘邦的活动基地,为刘邦的“天子形象”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04

当然,说这些女人能对刘邦起到多大作用,还真的不好概况,但是毫无疑问,她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刘邦的感情生活,也对刘邦向权力中心一步步过渡起到推动作用。

这本《刘邦》不仅写刘邦身边的女人,还从更宏观的视角,探讨了秦末任侠社会的基本概况、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的地缘政治、刘邦集团的构成与发展等学术课题,并对众多历史细节做了精到的考证,对于我们已有的认知,可以说是一次颠覆了,颇具启发性。

刘邦能够创建汉朝,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好条件。

天时是各路人马扛起反秦大旗,所谓“乱世出英雄”,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最容易出彩了。

地利呢,刘邦的家乡沛县,处于几个区域的交汇处,利于各路人马流动。

而人和,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

虽然项羽待人不错,但是他不懂得用人,只喜欢任用项式家族和母系家族那边的人,这导致很多的人来了,又走了。

而刘邦不是,虽然他粗鄙不喜欢读书,也总是喜欢骂人,可是他温暖起来,真的如一阵春风,能把人融化。为什么刘邦的身边总能集合一群愿意为他出生入死的人呢?那是因为,刘邦愿意用最虔诚的礼节去对待他们。

刘邦成了汉高祖,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如果对刘邦的生平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这本《刘邦》哦,相信读完后,你会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刘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