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抗疫路上,企業的新擔當與新常態

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不少企業也開始考慮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些舉措是否可以機制化、制度化。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前所未來的衝擊,抗疫成爲了今年不可避免的熱門話題。

11月27日,在人民日報社《國際金融報》主辦的“‘益’路同行再出發-第三屆CSR先鋒論壇暨2020先鋒獎項頒獎典禮”上,來自地產、物業、食品、日化美業等行業的企業家代表們圍坐一堂,探討了企業在抗疫路上的新擔當與新常態。

疫情緊急他們第一時間行動

作爲社會的重要力量,中國企業第一時間投入抗疫行動,捐款、捐物、設立抗疫基金、援建醫院等,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中國奧園集團副總裁郭士國回憶起年初的抗疫行動仍感慨萬分。郭士國表示,奧園集團充分發揮了有跨境電商全球採購供應鏈的優勢,在除夕當天的八個小時內,就在全球採購了40萬隻N95和一次性口罩送到抗疫一線,爲了達到這一目標,來自全球的很多組織會員員工24小時沒有睡覺。

身處成都、在湖北也有項目的領地集團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領地集團助理總裁兼品牌總經理姚科指出,領地集團快速採購了大量的蔬菜供給幾十萬業主,並組織口罩等物資快速運到武漢。此外,爲了促進復工復產,領地集團方面投放了大量快速復工復產的公益廣告、公益歌曲等。

在這場戰役中,物業公司始終奮戰在第一線。碧桂園服務副總裁夏曉楠表示,疫情暴發以後,碧桂園服務快速組織了防控一線部門,在全國範圍之內組織了三萬多名員工對三千多個物業項目及時採取了相應防疫措施。

據夏曉楠介紹,“我們也迅速制定了10+N的防疫標準措施,10項是標準舉措,要求我們的員工、業主都要去遵守的;N項屬於創新,在每一個小區裏結合實際情況去做一些創新。在這個期間,沒有一例是因爲我們物業工作失誤而對員工和社區業主造成傷害。”

作爲食品飲料龍頭企業之一,達利集團疫情期間的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成了重中之重。“我們的短保(短期保質期食品)業務是短缺的,所以政府鼓勵我們儘可能快地復工復產,保證這些物資的供應。那時候,我們也面臨着許多的問題,最直接的就是食品安全。”達利集團副總裁田元昕表示,在這場考驗中,達利集團在全國20個生產基地、4萬名員工沒有發生一起工廠本身感染事故。

防控常態 企業保持這些措施

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不少企業也開始考慮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些舉措是否可以機制化、制度化。

彩生活服務集團副總裁竇勇志表示,經過疫情之後,我們當時採取的很多防疫措施也都固化下來了。比如,彩生活和360方面深入合作,在原來人臉識別功能的基礎上加上了測溫功能,同時在小區進出車方面也共同研發了相應的管理系統,這樣能夠有效控制外來的人員和車輛;在快遞方面,彩生活也和京東進行了聯合研發,形成了從快遞小哥到業主手裏全流程的管理。

“雖然疫情過了,但是這些科技化的產品應用爲我們減輕了管理壓力,同時也爲可能的零散疫情防控起到了管控作用。”竇勇志補充道。

作爲一家連接日用化學品產業鏈各方的平臺企業,奇化網CEO蔣劍豪表示,公司正在進一步建設好抗疫物資的信息對接平臺,讓社會、人民有需要的時候更容易找到這些物資,能更加及時讓這些物資有供應和保障,“這是我們在疫情後持續做的”。

蔣劍豪還補充道,在此次抗疫的過程中,奇化網也充分發揮了其平臺效應。據悉,奇化網的工廠和產能都處於廣州這一中國日化美業的中心,今年疫情期間,奇化網以武漢爲樣板,帶動其平臺上的企業,不斷把奇化網日化美業對企業賦能的能力向其他省份輸出,打造更多的區域性產業集羣,促進當地就業以及生產工作。

記者 肖逸思

編輯 沈玉潔

責任編輯 白巖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