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对母婴的近远期危害均极大。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防治对改善母胎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主要是对高危因素的调查及干预,饮食运动及胰岛素的应用等,而中医药对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怀孕的女人在怀孕期间举行血糖仪与苹果、 糖尿病及健康营养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并没有"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名,一般按糖尿病将其归属于"消渴"的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根据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不同而有"消瘅""消渴""肺消""膈消""消中"等不同名称。

关于消渴病机,综合古代各家论述,多认为阴虚燥热为主,又常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病位上与肺、脾胃、肾关系密切。

妊娠期糖尿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理论认为,体质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的易感性。基于此,近年来有研究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研究,以期从中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及发展与体质的关系,为进一步运用中医体质理论通过体质的调理和干预达到防治妊娠期糖尿病的目的。

妊娠期糖尿病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

证候,简称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核心。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灵魂,而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因而"证候"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研究的重要核心之一。孕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有着特殊的生理变化和特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大多并没有典型的消渴症状,而仅检查发现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病位证素为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和阴虚;最主要的证型为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肾阴虚;气虚和阴虚是该病的关键病机。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是夜尿多,尿频,多食善饥,口渴,腰酸,倦怠乏力,手足心烧,健忘,多梦,自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证候为气阴两虚证。

妊娠期糖尿病中医预防

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成为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源头和鼻祖,指导着各科疾病的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近远期危害极大,而治疗方法又比较单一和局限,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妊娠期糖尿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从辨证中药调理、饮食调节、精神调摄、体育锻炼等方面实施中医预防保健和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高,以及其对母儿的诸多近远期危害,使得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防治成为关系到母儿健康和后代素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将中医的体质、预防、证候、辨证等特色理论与现代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从基础到临床各环节的中医研究,将成为以后妊娠期糖尿病中医临床研究重要方向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