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城兮城四方,城有君兮仁以长。

今年一部热门电视剧《清平乐》的片头曲《愿歌行》,开头便以稚气可爱的童声吟诵,很好地点出了宋代仁宗皇帝的“仁”,仁宗朝或许是北宋乃至之后每个儒家子弟都津津乐道的一朝,政治清明,众正盈朝,名臣辈出。

欧阳修便是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登上朝堂。

一代文宗欧阳修

欧阳修刚正不阿,敢于不畏权贵上书直言,为此甚至不惜得罪上官和同僚。

他出生贫寒,为官之后的他乐于提携后辈,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自他之后的五人都出自欧阳修门下。

他在文坛上锐意革新,提倡切于事实的文风,对北宋的文学革新提出了纲领性的建设,为两宋鼎盛的文风打下基础。

他死后追谥“文忠”,这在中国古代可是文臣之中数一数二的谥号,后来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死后也谥“文忠”。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忠臣前辈,却对一人十分无情。

那人便是一代名将狄青。

众口铄金:名将的陨落

狄青战功卓著,深得仁宗皇帝的喜爱,越级任命他为枢密使,这一下可算是捅了个马蜂窝了,文臣们一下就炸了。枢密使这可是掌管全国军事的要职,一个武将怎么可以担当这样的重任!?

平常的狄青为人慎密寡言,行为谨慎,换一种说法就是可能有点内向孤僻,他对官职荣誉有所追求,枢密使这个全国最高的军事部门首脑的职位确实让他迷了眼,以至于缺乏政治敏感性的他兴冲冲地坐上了枢密使的位置,一当就是四年。

这四年对狄青而言可谓堪称苦难,他一直面对着文官集团的狂轰滥炸,内向的他不善言辞又不像某位金毛那样,能够自称无所不懂地站出来堂而皇之的大声朝反对自己的文官说:“Fake News!”

最终战场上不败的狄青到了朝堂上还是败下阵来:嘉祐中,京师大水……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

这时欧阳修上了两道扎子,《论狄青札子》《论水灾疏》,用儒家天人感应的笔法将大水和狄青联系了起来,洋洋洒洒让一直深喜狄青的仁宗皇帝也不得不产生疑虑,将狄青外派出汴京。

对武将的忌惮

其实狄青的遭遇并非偶然,他只是北宋时代武将的一个缩影。

经过唐末藩镇割据以来的百年战乱,宋朝刚一立国就对武将警惕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不但杯酒释兵权,还对各个地方对行政、财政、司法进行分割,从政治和军事上改造国家制度,造就了一个军事上强干弱枝,政治上大小相制的独特体制。

欧阳修的上书中有如此一句:夫小人陷于大恶,未必皆其本心所为,直由渐积以至蹉跌,而时君不能制患于未萌尔。意思就是狄青或许本心不坏,但有时候身不由己,万一出什么事那就不好办了。

其实欧阳修这句话已经说得够露骨了,但其实这并非他独创的思路,同样的事情在宋太祖时也发生过。

符彦卿是经历五代的历战宿将,宋太祖十分信任他,想要将兵权交给他,这时候宰相赵普出面劝说:“符彦卿的名望太高啦,不能给他兵权。” 太祖不从,赵普也执拗地反对,最后宋太祖被逼的没办法,苦笑问赵普:“你脾气怎么这么倔呢?朕对符彦卿那么地厚待,符彦卿怎么会对不起我?!”赵普淡淡地问了一句:“陛下,你又为何对不起周世宗呢?”宋太祖顿时脸色一变,沉默了许久挥了挥手:“你赢了,这件事就算了吧!”

宋朝之后对待武将大都是延续这个套路,哪怕你没这个心,一旦黄袍加身,谁管得住?!也亏得宋太祖到底是个讲义气的人,对杯酒释兵权之后的开国武将们都十分优待,相约为儿女亲家,仁宗时曹皇后便是开国名将曹彬后代。

对武人的歧视与防范一直延续到了明清。一直到近代社会,由于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后勤系统的日益复杂,使得单个地方不再具备割据的经济基础,才慢慢减弱。

与士大夫共天下

都说君权神授,代天理民,在宋朝可不是这样。据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命王安石变法时候,朝堂上产生了激烈的辩论。

神宗皇帝亲自站出来打擂台,说:“我们的变法,是为了百姓。”

话音刚落,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势力首脑,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也站了出来,斩钉截铁地语气反驳道:“陛下,你不是和百姓一起治理天下,你是和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

对文彦博说的这一点,神宗皇帝既没有发怒,也没有反驳。

这件事记录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是南宋时的大历史学家,写书的时候距离宋神宗熙宁变法不过百年,而且李焘官至敷文阁学士,位置足够让他可以接触到朝廷收藏的历史文档。后世之中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一直被认为是良史,所以神宗与文彦博的这番对话,应该是真实可靠的。

对于视自己为天下主人公的士大夫阶层而言,像狄青这样,不是进士出生的刺配军,又有何颜面与我们这些精英阶层的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也难怪狄青后来几乎举世皆敌,连之前一直与狄青关系不错的韩琦对武人也同样用不屑的语气说道:“(拿过军功)算什么好男儿,进士及第后在东华门外唱名出来的才是真好男儿!”在士大夫眼中,士兵们只不过是他们统治的工具人而已。

结语:文天祥的当头一棒

与宋朝共天下的士大夫们最终并没有和宋朝共患难,北宋灭亡时出了伪齐、伪楚两个汉奸政权;南宋末元军南侵,留梦炎为首的大批士人纷纷投降。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在《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里痛骂了这批人: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随后在下阕中话锋一转,抒发了自己的报负: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我要飞的很高,而且还要让你们这些卖国贼: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豪言壮语,字字珠玑,连王国维都评价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无怪有人说“文山是宋朝养士三百年的精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