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城兮城四方,城有君兮仁以長。

今年一部熱門電視劇《清平樂》的片頭曲《願歌行》,開頭便以稚氣可愛的童聲吟誦,很好地點出了宋代仁宗皇帝的“仁”,仁宗朝或許是北宋乃至之後每個儒家子弟都津津樂道的一朝,政治清明,衆正盈朝,名臣輩出。

歐陽修便是在這一時期嶄露頭角,登上朝堂。

一代文宗歐陽修

歐陽修剛正不阿,敢於不畏權貴上書直言,爲此甚至不惜得罪上官和同僚。

他出生貧寒,爲官之後的他樂於提攜後輩,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自他之後的五人都出自歐陽修門下。

他在文壇上銳意革新,提倡切於事實的文風,對北宋的文學革新提出了綱領性的建設,爲兩宋鼎盛的文風打下基礎。

他死後追諡“文忠”,這在中國古代可是文臣之中數一數二的諡號,後來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死後也諡“文忠”。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忠臣前輩,卻對一人十分無情。

那人便是一代名將狄青。

衆口鑠金:名將的隕落

狄青戰功卓著,深得仁宗皇帝的喜愛,越級任命他爲樞密使,這一下可算是捅了個馬蜂窩了,文臣們一下就炸了。樞密使這可是掌管全國軍事的要職,一個武將怎麼可以擔當這樣的重任!?

平常的狄青爲人慎密寡言,行爲謹慎,換一種說法就是可能有點內向孤僻,他對官職榮譽有所追求,樞密使這個全國最高的軍事部門首腦的職位確實讓他迷了眼,以至於缺乏政治敏感性的他興沖沖地坐上了樞密使的位置,一當就是四年。

這四年對狄青而言可謂堪稱苦難,他一直面對着文官集團的狂轟濫炸,內向的他不善言辭又不像某位金毛那樣,能夠自稱無所不懂地站出來堂而皇之的大聲朝反對自己的文官說:“Fake News!”

最終戰場上不敗的狄青到了朝堂上還是敗下陣來:嘉祐中,京師大水……乃罷青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這時歐陽修上了兩道扎子,《論狄青札子》《論水災疏》,用儒家天人感應的筆法將大水和狄青聯繫了起來,洋洋灑灑讓一直深喜狄青的仁宗皇帝也不得不產生疑慮,將狄青外派出汴京。

對武將的忌憚

其實狄青的遭遇並非偶然,他只是北宋時代武將的一個縮影。

經過唐末藩鎮割據以來的百年戰亂,宋朝剛一立國就對武將警惕到無以復加的地位。不但杯酒釋兵權,還對各個地方對行政、財政、司法進行分割,從政治和軍事上改造國家制度,造就了一個軍事上強幹弱枝,政治上大小相制的獨特體制。

歐陽修的上書中有如此一句:夫小人陷於大惡,未必皆其本心所爲,直由漸積以至蹉跌,而時君不能制患於未萌爾。意思就是狄青或許本心不壞,但有時候身不由己,萬一出什麼事那就不好辦了。

其實歐陽修這句話已經說得夠露骨了,但其實這並非他獨創的思路,同樣的事情在宋太祖時也發生過。

符彥卿是經歷五代的歷戰宿將,宋太祖十分信任他,想要將兵權交給他,這時候宰相趙普出面勸說:“符彥卿的名望太高啦,不能給他兵權。” 太祖不從,趙普也執拗地反對,最後宋太祖被逼的沒辦法,苦笑問趙普:“你脾氣怎麼這麼倔呢?朕對符彥卿那麼地厚待,符彥卿怎麼會對不起我?!”趙普淡淡地問了一句:“陛下,你又爲何對不起周世宗呢?”宋太祖頓時臉色一變,沉默了許久揮了揮手:“你贏了,這件事就算了吧!”

宋朝之後對待武將大都是延續這個套路,哪怕你沒這個心,一旦黃袍加身,誰管得住?!也虧得宋太祖到底是個講義氣的人,對杯酒釋兵權之後的開國武將們都十分優待,相約爲兒女親家,仁宗時曹皇后便是開國名將曹彬後代。

對武人的歧視與防範一直延續到了明清。一直到近代社會,由於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導致後勤系統的日益複雜,使得單個地方不再具備割據的經濟基礎,才慢慢減弱。

與士大夫共天下

都說君權神授,代天理民,在宋朝可不是這樣。據記載宋神宗熙寧年間任命王安石變法時候,朝堂上產生了激烈的辯論。

神宗皇帝親自站出來打擂臺,說:“我們的變法,是爲了百姓。”

話音剛落,反對變法的保守派勢力首腦,三朝元老樞密使文彥博也站了出來,斬釘截鐵地語氣反駁道:“陛下,你不是和百姓一起治理天下,你是和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爲與士大夫治天下)!”

對文彥博說的這一點,神宗皇帝既沒有發怒,也沒有反駁。

這件事記錄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作者李燾是南宋時的大歷史學家,寫書的時候距離宋神宗熙寧變法不過百年,而且李燾官至敷文閣學士,位置足夠讓他可以接觸到朝廷收藏的歷史文檔。後世之中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直被認爲是良史,所以神宗與文彥博的這番對話,應該是真實可靠的。

對於視自己爲天下主人公的士大夫階層而言,像狄青這樣,不是進士出生的刺配軍,又有何顏面與我們這些精英階層的人站在同一水平線上?這也難怪狄青後來幾乎舉世皆敵,連之前一直與狄青關係不錯的韓琦對武人也同樣用不屑的語氣說道:“(拿過軍功)算什麼好男兒,進士及第後在東華門外唱名出來的纔是真好男兒!”在士大夫眼中,士兵們只不過是他們統治的工具人而已。

結語:文天祥的當頭一棒

與宋朝共天下的士大夫們最終並沒有和宋朝共患難,北宋滅亡時出了僞齊、僞楚兩個漢奸政權;南宋末元軍南侵,留夢炎爲首的大批士人紛紛投降。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在《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裏痛罵了這批人:

自光嶽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隨後在下闋中話鋒一轉,抒發了自己的報負:

人生翕歘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我要飛的很高,而且還要讓你們這些賣國賊:

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

豪言壯語,字字珠璣,連王國維都評價文天祥的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無怪有人說“文山是宋朝養士三百年的精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