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历代,大多开国功臣名将往往逃脱不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凄命运和历史性魔咒。在汉代,曾为汉高祖立下显赫功勋的“汉初三杰”名臣中,韩信被斩,萧何被囚,唯有张良不仅功成名就,而且还能善始善终,实现了完美的人生。我们在惊叹之余,不免感悟:功成善终的汉代名臣张良有什么样的人生大智慧值得我们现实借鉴?

汉基创业初期:与刘邦结为人生知音,奠定君臣感情基础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共任韩王的五代丞相,因此在张良心中,一直对韩王怀有感恩戴德、誓死报效之情。但秦国灭掉了韩国,张良的祖父、父亲亦相继去世。为给韩王复国报仇,张良曾在半路设伏刺杀秦始皇。刺杀失败后,张良仓皇逃命,后来奇遇黄石公,得到了充满奇谋妙略的《太公兵法》。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张良趁机拉起了百余名的少年队伍,加入到了反秦起义的行列,在下邳一带开展反秦活动。后来,张良觉得自己兵力单薄,决定暂且投奔正在留县招兵买马、实力雄厚的景驹。在途中,张良巧遇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关键人物—汉高祖刘邦。刘邦是沛县人,当时为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他也率众杀死县令,自称沛公,起兵反秦。由于他的部将雍齿背叛他,据守丰邑和他作对,刘邦就率兵攻打他,但屡屡不能取胜,很是苦恼,也打算去景驹那里搬取救兵,不想却与张良相遇。

张良与刘邦初次见面,可谓惺惺相惜,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张良曾听说过刘邦的不少传奇故事,对他充满崇拜,而刘邦呢,则素闻张良智谋之名,亦心生敬仰。张良以《太公兵法》中的策略去试探刘邦。多次交谈和行动,刘邦常常为张良奇谋妙略所叹服,而张良亦觉得刘邦竟然一触即通,不但能完全领会他的意思,并且在应用上也能做到恰到好处。张良不禁感叹道:“沛公真是天生英才啊!”

这时候,张良有了想法,认为要推翻秦朝这么一个强大王朝,报仇复国,光凭自己百把人的队伍是势单力薄,成不了气候的,而刘邦英明,只有跟随他这位明主创大业,才有可能功成名就,实现自己人生最大抱负。刘邦呢,此时也觉得张良是辅佐自己创大业的重要英才,加之意气相投,得心应手,所以两人经商量后,决定将兵马合于一处。张良推举刘邦,把自己的兵马统一归刘邦指挥。张良的推举,使刘邦更认为张良确实是自己重要的人生事业伙伴和知音,因为当时自己力量也不够强大,但张良能够主动交出队伍,对自己充满信赖,忠心耿耿,的确难能可贵,于是就高兴地封张良为厩将(统领骑兵的将领)。从此,张良的命运就紧紧地与刘邦维系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