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曾倩 通訊員廖濤 王修文

11月27日,幾位老人正在南召縣喬端鎮馬別灣村文化廣場上鍛鍊身體,一旁村裏的香菇種植基地標準化大棚裏,貧困戶王子偉正拿着一根根細長的黃色銅針管,靈活自如地插入香菇袋裏,給袋料香菇注水,一分鐘左右注好一袋。“第一茬香菇剛採摘過去,現在注水後,第二茬鮮香菇就會陸續長出。在這種鋼結構大棚種植香菇,通風好、光照足,香菇長勢良好,今年預計能收入10萬元左右。”王子偉介紹道。

和王子偉一樣,馬別灣村有20多貧困戶種植香菇,如今,該村香菇種植40萬袋,大家靠種植香菇實現了脫貧致富。

秋冬季節,走進南召縣,山區鄉村菇香四溢,小香菇成了羣衆致富的“香餑餑”。該縣依託板山坪鎮、四棵樹鄉等8個鄉鎮,打造20個智能標準化香菇種植示範基地,帶動5000餘戶貧困戶。南召縣食用菌聯合黨支部統籌各級黨員力量,從資金、技術、物資、銷售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和全產業鏈服務,今年3月短短一個月時間,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貧困羣衆種植量從680戶750萬袋激增到1000戶1200萬袋。

2020年南召縣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髮展特色產業,菌蠶一體化產業扶貧建設項目9個,涉及資金3311.7萬元,其中食用菌產業項目6個,涉及資金2761.7萬元,主要用於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大棚建設項目、食用菌大棚水系配套建設項目、香菇培養架採購項目、食用菌產業基地建設項目,讓貧困羣衆在風生水起的食用菌產業中受益。

在產業扶貧方面,南召縣堅持因地制宜,精準佈局,依託資源優勢,圍繞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藥材、柞蠶、酵素、艾草等6大特色產業,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大打生態扶貧硬仗,動員貧困羣衆融入特色產業鏈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羣衆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貧困羣衆多層產業覆蓋。

據統計,全縣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藥材、柞蠶和畜禽養殖等特色種養基地125個,打造農業產業化集羣3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33家,全縣土地流轉面積穩定在7.2萬畝,直接帶動1.5萬名貧困羣衆通過發展產業、入股分紅、務工就業和流轉土地實現增收,戶均年增收5000元。

編輯:曾倩

相關文章